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头诗学是口头传承研究与诗歌批评领域中的一个新分支方向。本课题主要以口头程式理论为主要依据,通过对冉皮勒的《江格尔》文本进行口头诗学分析,口头诗学理论及其对蒙古史诗中具体运用问题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论文由导论、正文(第一至第四章)、结论、附录、参考文献等五个部分组成。导论部分主要交代了选题缘由、材料来源、研究状况、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一章,首先介绍口头程式理论的演成、发展及其理论模型的同时,把程式、主题、故事模式等基本概念与民俗学和口头文学研究领域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对比研究。其次,通过探析口头程式理论使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概念运用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第二章,从程式结构、程式句法以及程式的变通运用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冉皮勒的《江格尔》文本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阐明出蒙古史诗的程式不像古希腊、南斯拉夫的史诗一样被约束在步格里,而是它的应用规律和俭省法则均和蒙古语句法组织结构为基础的程式运用特点有关。接着笔者还提出了以下观点:成为句法重要组成部分的韵律结构是蒙古史诗独具特点而产生的,它和程式的形式构造以及运用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三章,对冉皮勒的《江格尔》文本当中的主题重复特点、结构、运用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句法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剖析。笔者最终得出《江格尔》文本里主题重复特点某些方面上是符合口头程式理论的,但它的词语对应跟韵律而限定的程式的选择无关,而是和《江格尔》程式的相对稳定特点和江格尔齐的演唱风格及其熟练的技能有关。主题运用问题方面,冉皮勒的《江格尔》虽然在较稳定的“模式”当中使用了限度内改变的方法来服务于演述,然而主题句法方面,学者们曾论证过的所谓“添加结构”并不占明显优势,而附属结构却占据主导地位。以上提到的句法结构甚至对表演者创作史诗文本方面能成为一项重要而独特的结构模式。第四章,对冉皮勒《江格尔》各诗章的主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冉皮勒演述中所利用的故事模式与其表演中的创作之间的关系。即,冉皮勒《江格尔》各诗章共有的故事基本模式和组织构成各诗章的超叙述模式进行了总结与概括。在此基础上,通过探索故事模式的转换规律和关联形式,最后论证了己成为江格尔齐表演或演述单元的故事模式在口头文本组织结构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其中进一步阐明了故事模式的转换规律不仅和演述者的运用有关,而且更深层里还和叙述法则有着密切的关系。总而言之,本论文通过对冉皮勒《江格尔》进行口头诗学分析,阐明和论证了江格尔齐冉皮勒运用程式、主题、故事模式等演述单元来口头表演和创作,他所使用的模式因蒙古史诗独特传统和江格尔齐冉皮勒个人风格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也就是说,《江格尔》的程式与韵律关系及与它有关的俭省法则、主题的句法结构等都和口头程式理论中的论点有着区别和差异。另外,就故事模式运用而言,史诗的叙述结构模式不是静态的,而是它与江格尔齐的演述有密切关系而终将是个动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