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已经不能负荷经济增长带来的消耗和破坏,其中出现的最严重也最令社会关注的问题莫过于因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引发的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这些变化威胁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我国积极承担起自愿碳减排义务,启动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让碳排放权交易这种市场化手段成为推进中国碳减排进程的主要动力。水泥行业是典型的高碳排放工业行业,由于生产工艺较为成熟稳定,与电力行业和电解铝工业一同先行启动了碳市场交易。在此背景下,研究碳排放交易机制下水泥企业的碳排放成本核算对我国促进企业积极实施碳减排政策及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有:(1)在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背景下,对碳排放成本进行重新定义;(2)运用碳素流分析方法对水泥生产流程进行解析,构建基于碳交易视角的阳春海螺水泥碳排放成本核算模式;(3)将阳春海螺水泥两条生产线2018年的数据应用到基于碳交易视角的碳排放成本核算模式中,计算出阳春海螺水泥2018年的碳排放成本,同时从阳春海螺水泥生产流程中碳排放活动及碳交易市场相关制度两个方面出发为阳春海螺水泥正确选择碳排放战略提出建议,以推动该企业更好地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及持续发展,也为行业内其他企业的管理者更好地规划企业碳排放提供理论依据。文章的主要研究结果有两个:(1)构建基于碳排放交易机制下的阳春海螺水泥碳排放成本核算模式,将阳春海螺水泥2018年的生产数据应用到该碳排放成本核算模式中。研究表明,阳春海螺水泥2018年碳排放总量高于所分配到的免费初始碳配额,为了完成当期履约,公司必须购买碳配额,付出的碳排放成本为2532.29万元;(2)根据碳交易视角下阳春海螺水泥碳排放成本核算的结果,发现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最大的是由于碳酸盐的分解产生的直接排放,占比约为83.03%,这一排放主要发生在熟料煅烧阶段。通过对阳春海螺水泥碳排放成本进行核算,明确了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损耗以及其对外部环境造成的影响,并通过将这一成本核算体系纳入阳春海螺水泥的战略成本体系中进行统一考量,以实现公司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