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南方开发史上,六朝无疑是第一个关键时期。随着北方大量汉族人口南迁,六朝小农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商品交换也较北方为盛,小农群体一改秦汉“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的经济面貌,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时代特征。本论文综合运用《三国志》、《晋书》等传世文献与长沙走马楼吴简、郴州晋简等出土文献资料,运用历史文献考辨、历史计量法与社会学研究方法,围绕着六朝荆、扬二州小农经济环境、生存境况、收支状况与经济应对策略等主题展开研究。首先,论文概述了六朝时期荆、扬二州地区的温暖湿润气候环境与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中原民众南迁,南方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荆、扬二州农业水利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农耕技术与农业稻田亩产量得到发展提高,总体上概括了六朝时期农业经济状况与农业发展不利因素。其次,论文从财政与货币角度,更具体地分析了六朝经济环境与小农生存境况。孙吴与东晋南朝时期,政府财政长期入不敷出,正陌足币供应缺乏导致通货紧缩,短钱流通致使交易不畅,市税繁重挫败了小农从事商品市场交换的积极性,与小农生活息息相关的米、布价格处于大幅波动下降中,小农交纳赋税的负担也随之进一步加重,南朝后期小农生活水平逐步恶化加重,小农的生存境况颇为艰难。第三,论文运用历史计量的方法,甄别相对有限的史料,通过分析小农主要消费产品价格,对六朝荆、扬二州小农的经济收支状况进行了初步的量化分析,估算中层小农年均经济收入与经济支出状况,得出六朝荆、扬二州小农阶层普遍入不敷出的经济状况。六朝小农经济受制于三个因素:自然灾害、战乱、大族侵夺与官吏聚敛,而荆、扬二州多数小农生存状况只是徘徊在温饱线上下,南朝后期不少小农甚至连基本温饱都得不到保障。因此,论文着重探究小农阶层为扭转经济日趋恶化的困境而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大致概括为三大类:其一是积极参与市场交换、民间借贷、从事各种佣工等途径,作为小农生计的重要补充;其二是通过改籍注或仕进的途径,减少官府赋役方面支出,包括混入仕流,诈买军勋、爵位,入僧道户、著录官私学生等;或者通过欺骗、贿赂等途径,谎报年龄与疾病状况,或寻荫大户等,来躲避官府征发盘剥;其三是流亡至王朝控制薄弱地带,如进入“蛮”区、山泽屯聚地带,或由荆、扬地带流亡至北方政权辖境或岭南地区,这成为了他们绝处求生之法。综合而言,本论文主要探讨六朝时期小农经济状况以及小农应对经济困境所采取的各种策略,通过对小农经济收支结构的论述,阐明小农阶层普遍入不敷出的经济状况,这对进一步理解六朝时期南方“基本经济区”荆、扬二州官府、世家大族与小农经济结构的变化,深化对该地区小农经济恶化与生存应对的认识,从而理解六朝时期南方政权统治削弱乃至崩溃,以及最终南北一统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