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自译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d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少有的可以自由纯熟地运用双语写作与翻译,并在两种语境读者中均赢得一定声誉的作家之一。在张爱玲研究大潮中,有关翻译作品的研究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和美国文学作品的翻译,迄今为止,鲜有学者对其自译活动及自译作品进行系统研究。   本文通过张爱玲的个案,研究作家自译这一相当独特的现象。论文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章探讨了自译的概念,阐述和澄清自译中的一些相关问题,以及研究文学自译对翻译这个学科的价值和意义;介绍和回顾国内外自译研究状况。第三章结合张爱玲的创作背景与作品,介绍了其翻译背景和译作,强调了张爱玲身为作家和译者的双重身份,并对张爱玲七部自译作品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第四章详细讨论了自译作品中张爱玲对翻译策略的灵活运用,主要分四个方面:创作性翻译,翻译和改写,灵活直译和补偿翻译。文章最后归纳了张爱玲的翻译观,并得出结论:张爱玲是一位优秀的文学翻译家,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应当占据一席之地。   通过对张爱玲自译作品的系统性分析和研究,作者发现尽管自译作家会对原作做出一些修改和调整,会采取一些普通译者很少采用的译法,但总的来说,在翻译过程中,她所担当的仍是译者的角色。同普通译者相比,自译作家对原文有着最为深刻透彻的了解,因而会作出最为接近的阐释,同时因为他们的特殊地位(原作属于他们),他们也会大胆地“修改”原作。对于自译作家而言,自译不仅仅是翻译原作,更是弥补原作不足、澄清含糊之处,让自己的意图更加明确的途径。本文通过对张爱玲自译作品的深入分析,以期为张爱玲全面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有益的补充。
其他文献
研制了一种双臂、双机械手的绝缘子串更换带电作业机器人.分解了机器人作业过程中机械臂的运动.利用拉格朗日法并结合关节电机电枢电压方程对机器人机械臂基本动作进行动力学
伯纳德·马拉默德(1914-1986),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统治美国文坛的犹太文学三巨头之一。他一生发表了七部长篇小说和多部短篇小说集;其作品曾荣获欧·
Hulstijn和Laufer(2001)在投入量假设理论中提出,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与任务所诱发的投入量(需求、搜寻、评估)有关,投入量越高,词汇的保持效果越好。同时,他们也指出争论的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