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根据有机茶相关标准和有机茶产地环境认证的要求,开展了有机茶叶产地土壤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探讨与有机茶园环境适宜性评价相应的采样尺度、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分析茶叶有机生产的环境因子对有机茶种植适宜性、相关性的影响;对我国不同地区茶园的生态条件、土壤肥力及污染等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同时结合我国南方各茶区的经济发展、茶叶品种和产业规模等现状,分析比较不同茶区的土壤环境质量和茶叶品质的差异,划分了全国有机茶生产的环境适宜区域及优势区域,旨在完善和规范有机认证技术体系,为不同区域有机茶叶的发展规划与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以不同采样方法获取的茶园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差异显著: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20~30cm土层为茶树根系密集区,该土层pH值较低,有机质含量较高。供试茶园土壤重金属Pb、Hg等存在外源性输入,在土壤表层0~10 cm聚集;采集0~30 cm的土壤进行检测能更加客观地反映茶园土壤环境适宜性。通过不同采样密度获得的土壤环境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茶园土壤性质的空间差异随着茶场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供试有机茶园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系数大小排序为:Pb>Hg>Cu>Cr>As;坡地或山地茶园土壤性质与海拔高度及茶园管理方式有关,位于坡顶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pH值较低(p<0.01)。采用分区采样的方法能更好地反映较大规模茶场土壤的空间差异性,建议对较大规模的茶场进行分区采样,并增加送检样本数量。本研究选取了江南茶区、华南茶区和西南茶区共计30个茶场进行实地调查采样,土壤肥力状况总体较好。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介于0.70~0.99之间,处于土壤肥力分级标准中的Ⅰ和Ⅱ2个等级,其中处于级标准的茶场占71.4%,处于Ⅱ级标准的占28.6%;江南茶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优于其他茶场,不同茶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的规律,土壤pH值的高低排序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本研究选取的18种供试茶叶样品中,各项重金属含量均未超出标准限值;在30个茶园基地土壤样本中,并未出现土壤重金属Cd、As、Cr、Cu超标位点,而重金属Hg的超标率为23.3%,仅一个茶场的土壤重金属Pb含量超标。通过综合指数法对供试茶园基地土壤环境适宜性进行判定,判定结果为适宜、尚适宜和不适宜的占比分别为:50.0%、26.7%和 23.3%。我国南方茶区共计1400余县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结果总体“一般”,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评价结果为适宜、尚适宜和不适宜的县域占比分别为66.1%、22.3%、和11.6%。不同茶区的茶叶生产条件及茶叶生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江南茶区的植茶规模较其他茶区存在明显优势;在我国南方的四大茶区中,已获得有机认证的茶叶生产企业总计约1000余家,分布于312个县域;植茶面积大于5000亩的县域共计170余个,在四大茶区的分布排序为:江南茶区(54.1%)>西南茶区(22.4%)>华南茶区(15.3%)>江北茶区(8.2%)。针对茶叶不同特色品种划分的优势区域中,适宜种植绿茶的区域较为广泛,江南、江北、西南、华南各茶区均可进行规模化茶叶生产;而乌龙茶的优势种植县域全部位于华南茶区;普洱茶的优势种植县域则全部分布于西南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