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历山大·克鲁格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电影家之一,他不仅是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发起人,还是战后现代德国电影的代表导演,更是当代西方电影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中国学界对克鲁格的电影贡献并不熟悉,虽然近年屡次举办亚历山大·克鲁格的主题影展以及相关学术研讨,但克鲁格的电影理论仍然少有人谈及。实际上,克鲁格的电影公共领域理论已经受到了不少外国学者的重视,并被视作现代电影理论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引起了西方学者们的广泛探讨。本文将基于亚历山大·克鲁格的电影实践,对克鲁格的电影公共领域理论进行分析。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笔者将首先梳理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发展历程与克鲁格个人的电影创作经历,从此格局来解释克鲁格电影中批判意识的形成;第二部分,笔者将具体分析克鲁格的电影美学,以爱森斯坦的蒙太奇论和居伊·德波的景观批判论来对比克鲁格的反电影的电影美学,找到其创作思路背后的批判性目的,在此基础上,分析这类美学如何形成“论文电影”;第三部分,笔者将着重分析电影公共领域理论,首先借用汉娜·阿伦特和哈贝马斯的理论梳理公共领域的历史形态,接着基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分析克鲁格提出的新公共领域,然后引入新媒体的电影模式来探讨实现新公共领域的可能。最后一章,笔者将重新回到克鲁格初获电影经验的历史语境,逐步总结,并整理出克鲁格的电影公共领域尚存的问题。最后将克鲁格的电影与他的公共领域理论联系起来,总结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梳理亚历山大·克鲁格的电影实践经历,有助于剖析其电影作品内部的批判性,从而进一步理解克鲁格的电影观。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希望用克鲁格的公共领域理论来对照他的电影,试图从探讨两者之关联的角度来认识克鲁格所述的电影公共领域。随着作为导演的克鲁格逐渐受到国内学界的注意,笔者认为作为理论家的克鲁格也应该随之被探讨和研究。另一方面,中国电影工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对电影文化的关注,电影公共领域理论作为当代西方电影学界一个重要的新论题,应当受到国内相关学术领域的重视,亚历山大·克鲁格作为电影公共领域理论最初的著作者之一,他对公共领域的认识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虽然,国内目前少有对此论题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相关领域对克鲁格电影的深入研究,相信也会对克鲁格的理论研究,特别是电影公共领域理论,愈加重视,这对于国内观众和学者看待本国电影与文化、历史、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