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调查大学生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和外语学习动机(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的相关性。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用能力可分为语用语言能力(Pragmalinguistic Competence)和社交语用能力(SociopragmaticCompetence)。语用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英语的正确形式并不代表合适得体的英语,语用能力的欠缺必将导致语用失误。语际语用学(Interlanguage Pragmatics)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学生语际语言中的语用现象和特征,以及这些现象和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因此又可划分为静态语际语用学和动态语际语用学。言语行为理论是语际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柱。到目前为止,该学科对目的语言语行为的语用理解以及学生如何使用目的语表达或实施言语行为方面做了大量探讨,在语用失误、语用迁移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对语用能力的发展规律的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对个性差异的广泛研究,语际语用学也开始关注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对语用发展的影响。学习动机是个人因素的重要变量之一,对它在语用发展中的作用的探讨应该成为该学科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动机是制约学习者外语学习成绩的主要变量之一,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长期以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Gardner等人基于社会心理学而提出的社会教育模式(Socioeducational Model)是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主导模式,素有经典动机理论之称。他们强调语言学习动机的社会性。Deci & Ryan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Intrinsic & Extrinsic Motivation),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Dornyei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说(Three-level Categorization),该模式强调学习动机与教学情境的结合。语用学习是社会性和认知性的活动。二语语用发展理论,如文化适应模式(Acculturation Model)、认知加工模式(Cognitive Processing)、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语言社会化理论(Language Socialization)、互动能力模式(Interactional Competence),表明学习者的态度、情感、认知能力、互动能力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