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马铃薯晚疫病流行过程中,初侵染是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流行的开始,也是该病害预测的重点,更是病害防控过程中确定首次用药时机的关键依据。带菌种薯是马铃薯晚疫病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然而,其初侵染途径尚不完全清楚。这是该病害初侵染准确预测和有效防控的主要制约因素。本研究旨在明确带菌种薯播种后在土壤中产孢并经土壤水分传播进行初侵染这一途径存在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深入研究该病害的初侵染条件及其预测奠定基础,对提高该病害初侵染时间预测的准确性和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了基于PCR的分子检测方法调查自然带菌种薯的带菌部位;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调查带菌种薯播种后产孢时间和产孢部位,并采用诱钓法明确病菌经土壤传播引起初侵染的可能性及所需条件。所得主要结果如下: 1、病原菌分子检测的结果表明,田间收获的自然带菌种薯的带菌部位为芽眼、薯皮及薯块内部,其中芽眼为主要带菌部位。 2、在室内盆栽条件下,人工接种的带菌种薯在播种后4-6d后即可在土壤中产孢;在田间种植条件下,人工接种的带菌种薯在播种后4-9d后即可在土壤中产孢;自然带菌种薯播种后同样可以在土壤中产孢,在室内盆栽条件下,自然带菌种薯在播种后2-3d即可在土壤中产孢。在田间种植条件下,自然带菌种薯播种后4~9d即可在土壤中产孢。 3、不同土壤湿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带菌种薯播种后在土壤中产孢不受土壤湿度制约,但孢子在土壤中的传播和侵染需要较高的土壤湿度。 4、室内条件下,当土壤温度为18℃、土壤湿度为90%时,马铃薯晚疫病菌孢子囊在土壤中存活并保持侵染能力的时间至少为21d。 5、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带菌种薯播种后可以在土壤中产孢,产生的孢予囊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在有足够土壤水分的条件下,土壤中的孢子可以向上传播形成初侵染。从时间上看,种薯播种后在土壤中产孢的时间均早于该种薯萌芽和出苗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