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初侵染途径初探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yedi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马铃薯晚疫病流行过程中,初侵染是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流行的开始,也是该病害预测的重点,更是病害防控过程中确定首次用药时机的关键依据。带菌种薯是马铃薯晚疫病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然而,其初侵染途径尚不完全清楚。这是该病害初侵染准确预测和有效防控的主要制约因素。本研究旨在明确带菌种薯播种后在土壤中产孢并经土壤水分传播进行初侵染这一途径存在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深入研究该病害的初侵染条件及其预测奠定基础,对提高该病害初侵染时间预测的准确性和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了基于PCR的分子检测方法调查自然带菌种薯的带菌部位;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调查带菌种薯播种后产孢时间和产孢部位,并采用诱钓法明确病菌经土壤传播引起初侵染的可能性及所需条件。所得主要结果如下:  1、病原菌分子检测的结果表明,田间收获的自然带菌种薯的带菌部位为芽眼、薯皮及薯块内部,其中芽眼为主要带菌部位。  2、在室内盆栽条件下,人工接种的带菌种薯在播种后4-6d后即可在土壤中产孢;在田间种植条件下,人工接种的带菌种薯在播种后4-9d后即可在土壤中产孢;自然带菌种薯播种后同样可以在土壤中产孢,在室内盆栽条件下,自然带菌种薯在播种后2-3d即可在土壤中产孢。在田间种植条件下,自然带菌种薯播种后4~9d即可在土壤中产孢。  3、不同土壤湿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带菌种薯播种后在土壤中产孢不受土壤湿度制约,但孢子在土壤中的传播和侵染需要较高的土壤湿度。  4、室内条件下,当土壤温度为18℃、土壤湿度为90%时,马铃薯晚疫病菌孢子囊在土壤中存活并保持侵染能力的时间至少为21d。  5、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带菌种薯播种后可以在土壤中产孢,产生的孢予囊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在有足够土壤水分的条件下,土壤中的孢子可以向上传播形成初侵染。从时间上看,种薯播种后在土壤中产孢的时间均早于该种薯萌芽和出苗的时间。
其他文献
平时我们经常说:“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个很好的开头,那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教师在日常备课、上课的教学过程中,花心思,动脑筋,通过各种各样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出这节课所要教
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良好运用,不仅能够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还能够拓宽老师的教学面.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老师所要教授的内容,更容易理解老师讲述的内容.基
《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能对阅读文章当中的百分之八十的字词进行中文理解,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英语
大面积推广棉花、油菜两熟制,季节矛盾比较突出。安乡县近几年来大面积推广在棉花生育后期套栽油菜苗,在油菜生育后期套栽营养钵棉苗,确保了油菜、棉花高产适宜的播种期与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辅相成,成为了现代审计的特色之一.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内部审计发展的
玫瑰黄链霉菌(Streptomyce roseoflavus) Men-myco-93-63是分离自马铃薯疮痂病自然衰退土壤的一株生防链霉菌,多年室内及田间试验表明该菌株及其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瓜类白粉
在中国,能够提供某一项音乐技能培训的专业人士并不少见,但能够结合音乐的赏析、表演、创作,综合为学生提供音乐素质教育的人,在中国却寥寥无几.周萍,就是这类非常罕见的人才
随着数字出版信息化发展,其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出来.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数字出版信息化发展对学生、教师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进行讨论,希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学习写作的初期都免不了模仿他人的写作,人类的一切活动也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当模仿达到一定的
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世界麦区普遍发生的病害之一,每年给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小麦叶锈菌新毒性小种的产生是导致小麦抗病品种丧失抗病性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