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客户欺诈、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募股资金擅自变更用途等现象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屡屡出现,给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大股东掏空是上市公司一种普遍现象,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探讨。随大股东掏空问题滋生的各种事由逐渐给证券市场的稳定带来威胁,诸多学者开始探寻缓解和治理大股东掏空的重要手段,包括审计、股权制衡机制监督措施,能否制约大股东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诸多学者的研究方向。本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户欺诈、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募股资金擅自变更用途等现象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屡屡出现,给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大股东掏空是上市公司一种普遍现象,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探讨。随大股东掏空问题滋生的各种事由逐渐给证券市场的稳定带来威胁,诸多学者开始探寻缓解和治理大股东掏空的重要手段,包括审计、股权制衡机制监督措施,能否制约大股东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诸多学者的研究方向。本文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控制权收益理论,选用大股东掏空作为立足点,综合分析,将大股东掏空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股权制衡机制和审计监督机制两方面,推导出3大假设。为了客观全面地验证股权制衡机制与审计监督对大股东掏空的作用性及影响力,本文选用我国沪深两市剔除金融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2015-2019年连续5年经验数据作为样本,选用股权制衡度衡量企业股权制衡机制的有效性,审计质量衡量审计监督的制衡力度,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选取自变量,设立模型进行回归验证。此外,为了使文章更具有研究意义,本文将研究置于我国独特的制度背景框架下,结合国内外文献学说,综合分析股权制衡机制与审计监督对于市场不良行为大股东掏空的制约作用。考察角度主要包括:大股东掏空的严重程度是否受股权制衡机制内部干预;审计监督能否从外部抑制大股东掏空;股权制衡机制与审计监督如何协同抑制大股东掏空。研究发现:股权制衡能从企业机制的内部制约大股东掏空的程度,且当企业性质为非国有企业时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审计监督作为外部监督手段可以从外部制约和治理市场不良行为大股东掏空,审计质量越高,越有助于抑制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径;此外,当企业性质为非国有企业时,股权制衡机制与审计监督机制可以协同抑制大股东掏空的不良行径。文末笔者总结了经验启示,从实践角度出发给出相应建议,寻求有针对性的措施。
其他文献
劳动力的流动是一种文化选择行为,存在着一定的文化逻辑。劳动力流动的文化逻辑以流动者在社会文化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为分析对象,根据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的价值观念、认识方式、规范系统与传承方式的表达,予以文化逻辑视角的解读。“流动”是我们理解当下乡村社会的重要关键词,同时,亦是我们理解乡村社会的基本前提。对于民族村寨劳动力流动的行为现象,以文化要素为基点来解读人流动的过程中的价值、认知、规范与传承逻辑,而建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行业发展速度已经进入平缓阶段,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势头,正异军崛起。2020年,我国5G产业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与实体行业相互依存,产生新的经济模式。互联网化、智慧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国家也正在推进实体行业+互联网模式的转型升级,一批互联网公司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涌现出来。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的区别在于,互联网产品周期相较于
近年来,国际经济发展局势日渐激烈,经济社会全球化、信息化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局势推动着国际经济发展水平、质量和速度持续性提高。在这种国际发展趋势下,企业不顺应国家发展战略趋势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引领企业走持续性发展道路,就会被行业以及市场所淘汰。因此本文试图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探究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关系,为企业提高自身创新绩效提供参考和一定的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公社被逐步撤销,逐渐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业模式暴露出各种缺陷,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不仅未能实现高效率利用耕地资源的目标,而且与为人民供给充足、安全、廉价的农产品这一目标渐行渐远。本文以湖南省宁乡市为例,从生产、经营与政策制度三方面对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由“合”到“分”与由“分”到“合”的两阶段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人民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使得股权激励在上市公司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的较好选择。股权激励的诞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股权激励将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函数相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对两者的利益进行了绑定。所以股权激励有效性研究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的实施中,一直存在着股权激励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有效工具,还是管理者进行“自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化和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将无以为继,如何促进我国企业升级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大命题。与一般的投资活动不同,企业升级依赖于各方面资源的持续投入和使用效率的稳步提升,而人力资源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基于该视角,本文以企业员工为研究主体,考察如何提升员工的努力和协作程度,激发其创新意愿,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产出和盈利质量,促进企业升级。员工持股
在低碳背景下,世界各国都面临低碳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双重考验。而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环节,基于此背景,学者着力于为节能减排设定考核标准,建立碳绩效指标,但对于碳绩效价值驱动因素却研究较少,因此,深入挖掘碳绩效价值驱动因素尤为必要。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碳绩效、杜邦分析、平衡计分卡等理论基础上,以生态效率作为理论依据,将碳排放量融入杜邦分析中,创建碳排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