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日记中的戏剧史料研究

来源 :杨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ab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一段时期,西方列强的入侵,剧烈的变革,导致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戏剧作为最广泛的娱乐方式首当其冲,此时,地方戏蓬勃发展,京剧逐渐形成、完善,并流布各地,同时西方戏剧逐渐进入,凡此种种,都预示着一个新的戏剧生态的出现,这些在晚清日记中均有深入体现。晚清日记留存众多,将其引入戏剧史研究中,对探究晚清戏剧变化的细微之处,对解决戏剧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大有裨益。本文首先对晚清日记中戏剧史料的类型与分布进行分析。戏剧史料的类型主要包括演剧场所、演剧习俗、戏班与演员、演剧评论、曲本阅读等方面,其分布则在时间、空间、日记作者三个角度呈现出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宫廷演剧和民间演剧两个维度来考量。日记中所载的宫廷演剧主要是万寿演剧,日期的确定需要考虑忌辰、斋戒等因素,演剧场所随帝后喜好不断变化,时长的记载可补昇平署档案之缺,万寿演剧戏单经由邸抄等途径流传宫外。宫外观众主要包括在京王公大臣、回京述职之督抚、外国使臣、满洲命妇及医者等。宫外观众进宫观剧需按照规定流程,演剧时会布设帷幔来保护帝后隐私。民间演剧方面,日记史料为我们复原了不同场所的演剧活动,涵盖官府衙署、茶园酒楼及戏园、神庙剧场、临时性剧场等。地方官府演剧主要包括地方官员公请演剧以及个人喜庆演剧两种类型,前者主要以摊派官戏的形式来实现,后者则采用个人支付及多人分摊演剧经费的形式。日记中对戏园的观剧环境、观众人数、演剧质量、观众反应、观剧习俗、观众构成等均有记录。借助于日记史料的时空确定性,以及其他史料记载,考察活动于北京、杭州、苏州等地戏班的组班、存续及报散等情况。日记作者对名角的记录,可以据此考察其活动轨迹、交往情况等方面。作者与演员的交往呈现出地域性与阶段性,交往形式主要包括戏园观剧、宴饮畅谈、关心日常生活等。士绅阶层对晚清戏剧变化呈现出接纳与包容的态度。在接纳的同时,亦将其与传统戏曲进行对比,对传统戏曲的出路与发展有所思考。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三礼”、“五礼”在传统中国礼文化研究中是两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前者主要指礼学,即《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礼学著作;后者主要指礼制,即吉、凶、嘉、宾、军五礼。梁满仓先生认为礼学、礼俗、礼制都有一个社会实践的问题,即所谓礼行。进而提出“四礼”来概括中国礼文化,即礼学、礼制、礼俗、礼行,拓展了礼仪制度研究的新视角。本文所要探讨的“礼官”既属官制史研究范畴,又未脱离“四礼”研究之窠臼。所谓礼官是由
学位
微波功率放大器作为微波发射机核心模块,其输出功率决定了系统探测距离、通信速率等关键技术指标。为满足深空测控通信、远程防空预警等超远距离应用场景对高功率微波的需求,合成化、链路化、小型化、固态化、脉冲化成为高功率微波功放的发展趋势。随着Ga N技术的发展,X波段k W级固态脉冲功放展露出在超远距离应用场景中的应用潜力。然而,高输出功率、高增益、高稳定性的“三高”设计要求带来了“三强”挑战、“三多”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