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有效粘结是保证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工作的重要基础,加入一定数量钢纤维能提高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但是加入过多又会退化混凝土的流动性,反而影响钢-混之间的粘结,尤其是针对装配式结构湿接节点这类狭窄区域,对钢混粘结性能要求较高,但由于操作空间有限,混凝土难以振捣密实,钢-混粘结性能难以保证。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钢纤维磁吸原理的增强钢筋与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间粘结强度的方法,可以实现在较小钢纤维掺量的情况下,同时提供较好混凝土流动性能和粘结性能,满足狭窄区域钢-混间的有效粘结问题。本论文对该方法进行了介绍,设计试验对其效果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模型表征方法并且基于此建立了钢筋与钢纤维混凝土间粘结滑移数值模型。具体内容如下:(1)利用磁化后的钢筋对钢纤维的吸引作用可以有效地使钢纤维聚集在钢筋周围形成粘结强度和抗裂强度较高的核心粘结区,这样即能有效提高钢-混间粘结强度又能减少钢纤维的使用量,从而也提高了混凝土的流动性,以达到同时提供较好混凝土流动性能和粘结性能的目的,解决狭窄区域钢-混间的有效粘结问题。(2)开展了41组钢筋混凝土的拉拔试验,对提出的磁吸结构效果进行验证。探讨了钢筋磁化强度、钢纤维体积率和混凝土密实方式对钢筋与混凝土间粘结性能的影响。(3)基于混凝土损伤破坏特点,提出了一种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的表征方法,此方法利用了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分形原理,很好地描述了钢筋拉拔过程中由于周围混凝土的分形损伤而导致的粘结强度逐渐退化的过程。(4)探究了钢纤维混凝土中钢纤维的作用机理,并且根据钢纤维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状态以及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探讨了有效钢纤维数量、钢纤维偏置分布和钢纤维有效分布,基于此建立了数值模拟中钢纤维的分布模型。根据本文提出的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表征方法以及钢纤维的分布模型,本文建立了钢筋与钢纤维混凝土间粘结性能的数值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