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对徐州口音普通话,即徐州人选用普通话进行交际时说的话进行研究。它是徐州话与普通话之间的过渡语或中介语,有的学者称之为“蓝青官话”。我们认为,徐州口音普通话属于典型的方言普通话,它是徐州话和普通话自然接触后发生语言替换的产物。而语言内部不同的成分之间也有强势和弱势之分,那些容易习得(习得的困难度低)或不易丢失(放弃的困难度高)的就是强势语言成分,那些容易丢失或不易习得的就是弱势语言成分。在此思想基础上,我们首先对比分析了徐州话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相同与差别,然后对甲、乙、丙、丁的语言材料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归纳了不同层次徐州口音普通话的主要特征,即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对徐州话保留以及受普通话影响的部分,这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徐州口音普通话所呈现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特点。再次,借助一些评价标准,我们归纳出了放弃徐州话语音特征以及习得普通话语音特征的困难度表,通过本表我们发现,徐州人在学习普通话时存在诸多不同程度上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我们试着寻找并分析了徐州口音普通话的形成原因,并尝试以连续统的方式总结了徐州话中语言成分的强弱对比。另外,我们还对徐州口音普通话中的“词汇扩散”现象进行了量化分析与证实。最后,通过对200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徐州人对普通话的接受度颇高,虽然对普通话语码的选择会受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话题的影响,但从心理上,绝大多数徐州人更愿意接受普通话,具有希望推广普通话、使用普通话的深层心理需求。本课题是汪平教授的“方言普通话研究”课题下的一个子课题。本文的研究拓展了由传统的研究纯方言和纯普通话(标准普通话)向研究不纯的方言和普通话的新路子,对语言的发生、习得有一定的启示,可以推动理论语言学的发展;对语言接触和双语(多语)现象及社会语言学中的其它问题提供了更切实合理的解释;研究成果还可以比较直接地用于计算机的自然语言理解,让计算机能识别千差万别的口语,而不是只能听懂几乎无人能讲的“标准”普通话,并为普通话的推广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