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油基底表面Ag薄膜的生长机理及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yangzd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底的诸多特性对沉积其上的金属原子的扩散及凝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采在固相基底制备薄膜可以有效控制和稳定薄膜的微观结构及调控薄膜的物理参数,但由于固相基底与生长在其表面的薄膜之间通常存在晶格失配、较强的相互黏附作用力等因素,薄膜内部始终存在一定大小的内应力分布,对薄膜的诸多物理特性(如微观结构、超导临界温度、声子谱等)产生明显的影响。基于液相材料可有效弥补固相基底材料的诸多缺陷,我们采用热蒸发沉积方法在硅油基底表面制备了具有近似自由支撑边界条件的金属银(Ag)薄膜系统,系统地研究了银薄膜的成膜机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具有钙钛矿结构的(La1-xPrx)2/3Sr1/3Co0.8Ni0.2O3(LPSCN,x=0.2,0.4,0.6,0.8)双稀土氧化物系列粉体,并对其物相结构进行了测试。利用电导弛豫法和范德堡
BL Lac天体0735+178的喷流在1992年中期以前呈现一个直线型的轨迹,然而在1995年中期到1998年中期却观测到喷流在离核2mas距离内有两个明显的九十度的弯曲结构,并且喷流上存在视
基于QCD推广的向量介子为主的模型(QCD-VMD),我们用具有QCD特征的模型(QCD Inspired Model)研究了向量介子γ在质子上的光生反应。此模型考虑了夸克-夸克,胶子-胶子和夸克-胶子相互
当前,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在急速增加。为了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找到生产成本比较低,环境友好型的能源生产方式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自从1991年M.Gr?tzel教授成功研究出一种新的概念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由于其低廉的制造成本、简单的生产工序、环境友好等特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研
近年来,铁电材料因为它们在电子设备上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由铁电隧道结制备的纳米尺寸的传感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因为拥有高的存储密度,低能量耗损和高传输速度等优点,引发大家对铁电隧道结的深入研究。其中,在铁电隧道结中,电致电阻效应(TER)是一个重要性质,且TER效应越强,隧道结的性能则越好。隧道结中铁电自发极化在方向外加电场作用下改变后,电势的不对称分布是TER效应的起源。界面对隧道结TER效应的研究有
本论文采用sol—gel法制备了MgxZn1-xO薄膜,研究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以此为基础,开展了p—NiO/n—MgxZn1-xO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探索了MgxZn1-xO薄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的发电技术,在全球变暖和油价飙升的今天,以其清洁、高效的特点被寄予一举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两大难题的厚望,被认为是21世纪最为重要的动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