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背蟾蜍作为一种常见的两栖类动物,其分布广泛,是一种抗性较强的蛙类,对环境中的变化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前期研究表明它可作为评价水生环境质量优劣的指示物种,且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可作为较为敏感的评价指标之一。为揭示重金属的毒物效应和确定反映环境胁迫的指示特征,本文用花背蟾蜍蝌蚪室内曝污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的方法。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铅、汞对花背蟾蜍蝌蚪的毒性影响,并为生物监测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本研究得到以下的结果:1.铅、汞对花背蟾蜍蝌蚪的半数致死浓度的研究通过96h毒性试验结果表明,26-30期(体长:19.0±0.024mm,体重:0.088±0.012g)的花背蟾蜍蝌蚪在在铅污染24h、48h、72h、96h的LC50分别为:4.370、2.511、1.514、1.135mg/l;汞污染下的LC50分别为0.841、0.607、0.474、0.361mg/l。由此可见,汞的半数致死浓度远高于同一时期铅的半数致死浓度,这说明汞对花背蟾蜍蝌蚪的毒性大于铅。在研究铅、汞联合毒性方面发现:汞离子和铅离子共存时对蝌蚪的24 h、48 h、72h、96h的联合毒性均为协同作用,且其LC50值要比单种离子存在时小,这表明汞和铅共存时比它们单独存在时对蝌蚪的毒性要强。2.铅、汞对花背蟾蜍蝌蚪的慢性毒性实验为了解铅、汞的长期污染对花背蟾蜍蝌蚪的毒性影响,在96h的LC50的基础上,选择26-28期(体长:14.5±0.08mm,体重:0.063±0.022g)为实验对象,共设计了四组:0、5、10、20ug/l汞溶液处理组和0、10、50、100ug/l铅溶液处理组,研究不同浓度铅、汞污染第6d、12d、18d后对蝌蚪生长发育、体内相关酶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及蝌蚪肝脏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铅、汞污染第6d开始,各处理组蝌蚪的体长、体重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在一定处理时间内,染毒浓度越高蝌蚪体长越短,体重越轻,这说明在铅、汞污染下,蝌蚪的生长发育被抑制。在铅、汞暴露第6d、12d、18d,各处理组SOD、GSH-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在同一处理时间段内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酶活性逐渐降低,说明SOD、GSH-PX活性被抑制,表现为持续低活状态。在铅、汞污染下,MDA含量随着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染毒时间段里,处理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处理组间MDA含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在染毒第18天,铅最高浓度组(100ug/l)和汞最高染毒组(20ug/l)MDA含量出现了最大值,均约为对照组的4倍。对花背蟾蜍蝌蚪肝脏显微结构研究表明,在慢性染毒第18d,铅、汞处理组蝌蚪肝脏受到严重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肝脏结构不完整,黑色素团增多,胞质疏松;中央静脉扩大,管壁破损,且随着浓度的增加,组织溶解范围增大。整个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铅、汞胁迫下花背蟾蜍蝌蚪的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直观,形象的反应出污染地区的环境状况,对环境污染起到警示作用,为今后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数据。所以,花背蟾蜍是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的生物指示物,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有重大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