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2014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随后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国的城市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在城市的发展中,城市外部形态和内部空间结构都将经历剧烈的变迁过程,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将由城镇化初期的“盲目性”扩张转变为“质量明显提高”的内涵式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研究将成为学者们关注的新热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旅游产业不仅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产业类型,而且还成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驱动力量。在2014年国务院31号文件中指出了新时期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任务,提出旅游业发展应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因此,关注旅游产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对研究新形势下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选取旅游产业发展和城市空间形态这两大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这两大系统的自组织关系和相互作用关系,并选取黄山市主城区作为案例地,全面借助GIS平台,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指标综合评价法,以定量研究的方法深入、系统地分析了黄山市主城区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过程和特征以及旅游产业空间扩展的过程和模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构建了旅游产业发展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相互作用机制模型,并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验证了该模型,同时得出城市空间形态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数理统计响应度和地理空间响应度。本研究将有助于拓展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视野,丰富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并为黄山市以及这类资源依托型旅游城市中旅游产业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本文通过实证探索和理论提炼的方法,对黄山市主城区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过程和特征、旅游产业空间扩展的过程和模式、旅游产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作用机理以及城市空间形态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响应性等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以下主要结论:(1)黄山市主城区城市外部形态演化特征和模式主要表现为:城市空间扩展主要以三种模式展开,包括带状渐进式扩展、飞地式快速扩展、扩展翼快速扩展。其中,1988—2001年为带状渐进式扩展型;2001—2007年为飞地式快速扩展;2007—2014年为扩展翼快速扩展。同时通过研究发现,黄山市主城区城市空间形态指数的变化与城市空间扩展模式之间具有较好的关联性。黄山市主城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城市功能用地结构的变化导致城市功能空间的演替。首先,城市功能用地结构的变化强度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其土地利用均衡度的变化趋势表明了城市的专业化程度增强,即用地均衡性下降,城市土地利用向专业类型倾斜;其次,根据不同类型城市功能用地的扩展方向可以看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展,城市工业用地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由少而分散向多而集中的变化趋势,并具有由城市内部向城市边缘扩散的特征。城市工业用地向园区集中的态势显著,城市内部用地的退二进三特征非常明显,以第三产业为主要用地类型的公共设施用地逐渐成为城市中心区的主导性用地,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外扩成为拉动城市扩展的重要动力。(2)黄山市主城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演变过程和特征为:第一,旅游产业总体布局由早期的“一心一带”式,逐渐演变为“多点—飞地”式,最后形成“双核连片”格局;旅游产业总体布局的分布走向大致为西北—东南方向,且方向变动不大;旅游产业总体分布的集聚性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第二,旅游产业内部各要素中,住宿业空间格局的扩展和演化特征与整个旅游产业的空间格局特征和演化路径非常相似,说明住宿业的空间布局是引领旅游产业总体空间布局的主导性因素。第三,旅游产业空间的扩展模式经历了由点状集聚,到点—轴扩展,再到网络集聚体系发展历程,这主要是区位与集聚效应的内在驱动力,旅游者空间行为需求的外推力,产业政策的支持力,以及城市规划的引导力共同作用的结果。(3)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从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产业升级和旅游产业组织方式的发展三个方面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作用: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城市功能的转变,同时引起城市用地布局的变化;旅游产业升级一方面带来城市新空间的出现,另一方面引起城市产业空间的调整;以旅游产业集聚区为代表的旅游产业组织方式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城市专门化特色产业空间的出现。(4)黄山市主城区城市空间形态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响应具有阶段性特征,随着旅游产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轨迹,城市功能和定位也由单一性向复合化发展,因此城市空间形态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响应程度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旅游产业在引导城市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黄山市主城区城市外部形态比城市内部结构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响应程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