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兴起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并在本世纪以来持续勃兴,是互联网平台上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全球化与网络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文化抗争的产物。同时,网络民族主义在实践中有着自身独特的表现,其一便是网民在各平台上以抵制、呼吁或消费等方式传达出对相关涉事主体的态度,并通过网络讨论和现实言行来扩大舆论影响力,以期进而维护中国的民族利益与尊严。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兴起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并在本世纪以来持续勃兴,是互联网平台上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全球化与网络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文化抗争的产物。同时,网络民族主义在实践中有着自身独特的表现,其一便是网民在各平台上以抵制、呼吁或消费等方式传达出对相关涉事主体的态度,并通过网络讨论和现实言行来扩大舆论影响力,以期进而维护中国的民族利益与尊严。本文将网络民族主义与“抵制消费”现象相结合,在对研究背景与意义、网络田野点的选择、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等进行介绍后,利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具体分三个章节对网络民族主义现象加以探讨。第一章探讨了网络民族主义的概念和发展情况。首先,对与之相关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等进行概念界定,辨析了这几组概念间的联系与差异;其次,分析了中国民族主义的思想渊源,从民族主义向网络民族主义的发展过程,以及作为文化现象之一的网络民族主义的概念内涵;最后,分阶段叙述了网络民族主义在中国二十余年的发展情况。第二章以H&M事件为研究切入口对网络民族主义现象展开了具体分析。通过对H&M事件来龙去脉的简要关注,分析了事件中出现的抵制消费现象,即国内网友在社交平台或现实中号召抵制消费相关品牌的缘由、抵制消费行为合理性的内在逻辑、抵制消费的发展与演变过程等,分析了H&M事件中的网络民族主义现象表现特征及其正负面功能。第三章讨论了网友抵制消费式网络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因素、极端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应对方式,并对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即国内网民的网络民族主义情绪主要受到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影响,因此思考从制度建设、教育培养、技术支持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着手应对极端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加强对网络民族主义这一概念本身的反思和本土化应用,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引导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学术阅读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更是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的学术基本功,是其积累专业知识和掌握研究方向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其创新科研成果、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和不断普及,人类的阅读媒介与阅读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术阅读也从传统单一的纸质阅读拓展为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多元并存的格局,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研究生是学术研究领域的新鲜力量,是学术研究的主力,研究其数字学术阅读行为影响因素
著名作家唐·德里罗(Don De Lillo)曾说过:“这就是技术的意义所在:它一边创造对不朽的渴望,一边威胁着毁灭世界。技术是脱离了自然的贪欲。”科技帮助解决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却也正对让我们之所以能成为人的权利带来风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决策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同时也对个人权益构成了诸多风险挑战。个人数据权利作为一项重要的宪法基本权利越来越被许多国家
美国文学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在研究某一理论在不同时空中迁移的过程时,提出了“理论旅行”这一概念,指出旅行有四个步骤:首先是起点,为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其次是横向距离,即旅行中穿过的那条充满语境压力的通道;然后是接受和抵抗,是旅行中的一系列条件;最后是到达,理论抵达并融入新的语境。萨义德的“旅行”是一种隐喻,象征地域和文化间的跨越和转化。翻译是把一个文本带入另个一语境的过程,因此也可以被视作一个旅
法律规定执法者行使自由裁量权是为了更好实现法的价值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但自由裁量权因具有灵活性和主观性,却难以被有效地客观监督,这无疑就给执法人员带来巨大诱惑。在城管执法时,自由裁量权行使的依据主要是案件结果能否给自己带来利益。街头城管执法环境差、压力大任务重,如何保证城管在执法过程中科学地行使自由裁量权,是他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文以街头官僚理论作为主要依据,研究T区城管执法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经典诵读在文化强国战略下贯通中国文脉,让古诗文经典融入民族文化基因,秉承“诵”之传统文化源流,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具有积极影响和重要意义。而今,中华经典诵读已从“十一五”时期的全民诵读活动发展至“十四五”时期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华经典诵读的视听化审美创造不仅有利于中华经典视听化作品的开发创作,还有利于引导社会大众在中华经典诵读中感受中华之美
新时代中国乡村题材纪录片是我国近年来纪录片创作一个新的热点领域。正因为“乡土中国”的文化根性,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国之大计,而乡村纪录影像可以映照出乡村空间形象和内在于其中的人的精神面貌的变迁,所以在新时代的历史高地纪录和讲述“乡土中国”故事,既是我国纪录片创作领域一块肥沃的土地,也是参与当代乡村振兴行动一种重要的文化力量。本文立足把乡村纪录片作为一种有特色的纪录片类型
学术致谢这一语类是论文或专著作者对在写作过程中给予过帮助的他人表示感谢的一种形式,致谢不仅仅是为写作者提供一个感谢的平台,更是一次可以在学术领域展现自己良好学术品质的大好机会。近些年,论文致谢备受关注,出现了一系列研究各国语言致谢语的语类分析论文,但相比于论文致谢,书籍、专著致谢受到的关注要少很多。本文以60篇英语致谢语作为分析语料,旨在考察对比中国学者和英语国家学者在语言学专著致谢语的语类结构及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指派史迪威为中国战区最高司令总参谋长,协助蒋介石指挥中缅印战场。然而在寻求合作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最终激化了两人之间的矛盾,进而影响到当时的中美关系和世界各国的局势变化。这一时期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史迪威事件,并成为抗战时期多变的外交关系中一个重要的缩影。当前关于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抗战时期的国际报道方面,所见研究成果不多,大多从中共党史的历史学或军事学角度出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展,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内外均衡的影响也逐步深化。国际贸易带来的外部冲击传导不仅会造成国内物价的波动,同时对本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会使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处于不利状态,加剧汇率的波动。农产品供给关系的稳定和农产品价格的平稳变化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对于一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极为重要。随着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提高,探讨基于汇率错位视角下农产品贸易对国内农产品价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无处不浸润着湘西独特的民俗风情,那些鲜为人知、行将消失但曾与湘西人生活密切相关的边缘性民俗在作品中占有大量篇幅,是沈从文建构“湘西世界”的基础。沈从文以之为叙事和精神资源,书写都市文明框架外、具有“边缘”性质的“边城”风情与民俗故事,探究湘西人的生命形态和理想人性,旨在展现湘西传统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品德的重造提供文化参照系。沈从文在文学创作中坚持弘扬湘西边缘文化的写作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