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三大谷物之一,保证其高产、优质对于保障我国民生水平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真菌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限制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选育、种植抗锈品种比有效的化控措施更为经济、环保,因此实现小麦抗源多样化、挖掘抗病新基因是缓解小麦大幅减产的必要途径。彭提卡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是小麦近缘种野生植物,免疫条锈病等多种小麦病害,广泛应用于小麦遗传改良及种质创新研究。本文就当前小麦条锈病抗源选择范围狭窄的现状,对高抗小麦条锈病的隐形渗入系材料CH7056,进行遗传机制和抗性来源的探究,目的在于挖掘CH7056中的抗条锈病新基因,主要结果如下:(1)用5种条锈菌:条中29、条中31、条中32、条中33和条中34对野生亲本彭提卡偃麦草,小偃7430、CH7056和其各小麦亲本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CH7056在苗期对5种条锈菌菌种均免疫或高抗,且抗性表现与野生亲本彭提卡偃麦草相同,而各轮回亲本小麦品种均高感条锈病,因此推测其抗性可能源于彭提卡偃麦草。(2)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对CH7056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无外源彭提卡偃麦草染色质片段的杂交信号,说明其所含外源染色体片段很小,该技术已检测不到外源信号。以乌拉尔图小麦和粗山羊草基因组DNA为探针,中国春基因组DNA为封阻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CH7056含有42条染色体,且染色体组成为14A、14B和14D,说明染色体组成与普通小麦相同。因此推测CH7056可能是一个小麦-彭提卡偃麦草隐形渗入系。(3)将CH7056与SY95-71杂交,创建重组自交系,在20132014年先后对F7和F8家系的成株期接种条中32、条中33和条中34的混合孢子。表型鉴定结果显示,群体抗感家系在2年间均符合1:1的孟德尔遗传分离比,据此推测CH7056中携带有1个抗条锈病基因,暂命名为YrCH7056。(4)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检索中间偃麦草(Th.intermedium)第一至第七同源群(G1-G7)的SNP探针序列和小麦基因组序列,从而设计特异分子标记。(5)采用多样性序列芯片技术,对CH7056/SY95-71和其重组自交系中两年内均高抗、高感的代表性单株组建的基因库进行芯片扫描,初步将目标抗条锈病基因定位于1B染色体。用该染色体相应的SSR分子标记(包括新开发的物种特异标记)验证RILF8代群体,将YrCH7056进一步定位并加密连锁分子标记,最终构建其遗传图谱,侧翼标记为1BL-3848555-1.1cM-YrCH7056-2.5cM-barc240。(6)综合分析YrCH7056的抗源、抗病类型和图谱位置,推测它是一个位于小麦1BL染色体的抗条锈病新基因。同时,物种特异SSR标记1BL-3848555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且它在CH7056中的扩增条带与在彭提卡偃麦草和小偃7430中的扩增条带一致,表明YrCH7056可能源于其外源亲本彭提卡偃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