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爵床(Rostellularia procumbens(Linn.)Nees)为爵床科爵床属植物,为一年生匍匐草本,别名节节寒,大鸭草,小青草,六角英,孩儿草等。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各省以及台湾等地,生长在旷野草地和路旁的阴湿处,资源非常丰富;药用全草。味咸辛,性寒,具活血止痛,清热解毒,利湿消滞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感冒发热,疟疾,咽喉肿痛,小儿疳积,痢疾,肠炎,肾炎水肿,筋骨疼痛;外用治痈疮疖肿,跌打损伤等病症[1,2]。作为传统的中草药,爵床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应用历史悠久,后又收载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3]。据文献报道,爵床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但其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柱柱色谱、凝胶渗透色谱、小孔吸附树脂MCI以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爵床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了15个单体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以及UV、NMR等波谱数据,结合相关文献,鉴定了其中9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山柰酚(kaempferol,1)、尿嘧啶核苷(Uridine,2)、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Kaempferol-3-O-β-D-rutinoside,3)、1,6-脱水吡喃葡萄糖(1,6-Anhydro-β-D-glucose,4)、D-吡喃葡萄糖(D-glucopyranose,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槲皮素(Quercetin,7)、山柰酚-3-O-[2-O-α-L-鼠李糖-6-O-β-D-木糖基]-β-D-葡萄糖苷(3-O-[2-O-α-L-rhamnopyranos-yl-6-O-β-D-xyl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8)、丁香脂酚-4,4’-二-O-β-D-葡萄糖苷(Liriodendrin,9)。其中化合物3、4、5、8、9为首次从爵床植物中发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首次同时以四个黄酮类成分山柰酚、槲皮素、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和山柰酚-3-O-[2-O-α-L-鼠李糖-6-O-β-D-木糖基]-β-D-葡萄糖苷为指标成分,进行了爵床药材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重复性良好、准确性高,可为爵床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