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讨语言输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从而找出一条能促进语言输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从20世纪六十年代起,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儿童自然地、毫不费力地习得母语越来越感兴趣。同时,由于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的需要,语言学家们试图将母语习得的理论运用其中,因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随之迅速发展起来。最初,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关键领域是语言输入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其中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理论中,克拉申(Krashen)提出了五个主要假设,其中他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认为,输出只不过是习得者一个可能的输入来源,在习得中不具备什么作用;“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才是语言习得的唯一来源。事实上,多项研究表明,仅靠“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不足以使第二语言习得者达到高水平。 因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开始对语言输出在习得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Swain(1985,1995)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明确地阐明了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有助于促进他们流利和准确地使用语言。他认为,“可理解的输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固然有很大作用,但仍不足以使习得者全面发展他们的第二语言水平。如果习得者要想使他们的第二语言既流利又准确的话,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输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具有重要作用。Swain(1985)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更为明确的论述,认为可理解的输出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第二语言习得,即它的三个功能。第一,假设验证功能:第二语言习得者可以把语言输出视为是检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新假设的途径。第二,注意/触发功能:语言输出促使第二语言习得者意识到自己语言体系中的部分语言问题,进而触发对现有语言知识的巩固或获得新的语言知识的认知过程。第三,.元语言功能:第二语言习得者使用语言在语言交际中对语言形式进行协商。Swain的输出假设指出,第二语言习得必须要有双向交际活动,单纯的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是不够充分的,习得者应该有机会使用语言,一语言的输出对语言习得具有重要作用。输出是习得的结果,是最终目的语的表现。 为探讨在中国环境下的语言输出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作者在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作了两个有关输出的研究。第一个研究旨在了解学习者对输出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的态度以及学习者的输出量。结果表明,虽然学生都认可输出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但学生的实际输出量却很少。第二个研究旨在探讨语言输出能否促进语言习得并论述输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本文作者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两种方式对湘潭工学院非英语专业2002级两个班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问卷调查的资料和他们的非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成绩组成数据库,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英语水平方面明显优于控制组。也就是说,研究结果证明语言输出有利于促进和提高语言习得。最后,文章指出,在输出的研究方面仍需做大量的工作:即进一步研究和比较自然环境与非自然环境下语言输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影响。这一系列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和实验证据对丰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都将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