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中晚期临汾盆地湖侵湖退的过程及其机制推断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ya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汾盆地是山西地堑系南段的一个断陷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地块的东部和南部边缘,是我国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之一。对临汾盆地的地貌演化过程进行研究,有助于从青藏高原的外缘认识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影响这一重大课题,为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对临汾盆地的影响提供更加有力的证据。第四纪中晚期临汾盆地自上新世以来新构造运动愈益增强,新构造运动以断陷沉降为主,断陷沉降区形成盆地,盆地曾发生多次湖侵湖退的变化,盆地中堆积了很厚的黄土古土壤层及河湖相沉积物,这些地貌沉积物中蕴含着丰富的古环境变化信息。本文通过对临汾盆地中典型剖面的磁化率测量及地貌沉积结构、地层层序特征的分析,初步揭示临汾盆地湖侵湖退的变化过程,并根据这一过程进一步推断湖侵湖退演化的机制。通过对临汾盆地中北庄剖面和千伏村剖面的地层层序特征和磁化率测量,结合野外实际观测到的大南庄、张村、仓底村、三林镇、三家店、南周村剖面的地貌沉积结构及地层层序特征初步分析得出临汾盆地中湖侵湖退的变化过程,我们发现在第四纪中晚期以来临汾盆地曾发生过由构造运动引起的三次强烈的湖退,发生的时间分别为0.55MaBP(S5古土壤堆积的早期)、0.25MaBP(S2古土壤发育的早期)、0.13MaBP(S1古土壤发育的初期)。但在这三次湖退之间的构造稳定期,古湖的范围却发生两次缓慢的扩张,两次湖侵分别发生在0.47-0.278MaBP(L5黄土发育的早期至L3堆积的晚期),0.25-0.14MaBP(S2古土壤发育的晚期至L2黄土堆积末期),每次缓慢湖侵产生的湖面回升高度都没有达到或超过早期湖退发生前的湖面高度。根据湖侵湖退过程的分析,临汾盆地湖侵湖退的模式是属于缓慢湖侵、快速湖退。结合临汾盆地内部地壳物理资料的分析,临汾盆地湖侵湖退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构造运动引起的,气候变化不起主要作用。构造活动活跃时,上地幔强烈上拱,盆底相对抬升,湖泊快速收缩,湖水迅速减少,湖面降低,发生大幅湖退;构造活动相对稳定,上地幔物质缓慢降温收缩,盆底相对下降,湖第四纪中晚期临汾盆地湖侵湖退的过程及其机制推断研究水缓慢增加,湖面升高,湖泊缓慢扩张,发生缓慢湖侵。由此推断出临汾盆地在古土壤发育前后发生的三次大幅湖退表明临汾盆地在0.55MaBP(S5古土壤堆积的早期)、0.25MaBP(S2古土壤发育的早期)、0.13MaBP(S1古土壤发育的初期)发生三次大的构造运动,这三次构造运动发生的原因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引起的上地幔岩浆物质运动活跃在临汾盆地地壳深部的上拱有关。
其他文献
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地学领域的技术前沿和研究热点,其核心技术是地质体模型的真三维构建及其可视化表达。地质勘探人员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能够直观地进
贺兰山属于青藏高原外部边缘,是我国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和荒漠与荒漠草原的分界线,研究贺兰山对于回答构造与气候耦合模式对第四纪冰期历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贺兰
中国艺术家应在自己作品的文化语境上彰显民族性,这一点基本已经形成共识,无论是代表前卫艺术的观念艺术、装置艺术、安迪·霍沃尔(andy war. Hol)式的图像式的波普艺术还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发展的基础,二战后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出现了沙尘暴、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锐减等环境问题。在全球环境变化日
目前,国内外对宜居城市和城市的宜居性研究较多,而对农村社区的宜居性研究较少,有必要对农村社区宜居性进行评价和优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在对宜居社区进行理论分
在产品检验中要通过特性参数测量来判定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这就涉及合格评定的判定规则。而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与测量不确定度有关,因此对于比较重要的产品检验的合格判定
土壤是不均一变化的连续体,它受自然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与时间)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因此,不同地区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土壤特性,即使在同一地块不同位置的土壤
我国动画教育的开展在“燥热期”的泡沫破碎后渐渐进入“冷却期”。本文通过对当代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中的师资、教学投入、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学生就业等问题做出思考,
瘟疫灾害是因急性传染病的流行而造成的大规模的人类死亡的自然灾害。瘟疫灾害古已有之,清时期陕西省瘟疫灾害作为历史时期瘟疫灾害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时空
袁先生:您好!我是您的粉丝。您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已经80岁高龄了,还在攀登培育杂交水稻的新高峰,相信您一定能培育出更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但我却希望您在有生之年放弃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