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一章 正常未成年人脑白质发育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采用DTI技术测量正常未成年人脑内深部白质的各相关参数,观察不同感兴趣区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及随龄性变化趋势,进一步探讨各参数在评估脑内深部白质发育成熟方面的作用及意义,以期为脑发育过程中脑白质相关疾病的DTI评估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选择100例正常未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年龄O~18岁。按年龄分为5组,婴儿期组(0~<1岁),共58例;幼儿期组(1~<3岁),共12例;学龄前期组(3~6岁),共10例;学龄期组(7~10岁),共10例;青春期组(11~18岁),共10例。每个研究对象分别测量5个感兴趣区(ALIC、PLIC、EC、GCC、SCC)的FA、RA、VR、DCavg、AD、RD值。 结果:双侧大脑半球各ROI间的FA、RA、VR、DCavg、AD、RD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不同ROI的FA、RA、VR、DCavg、AD、R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未成年人各ROI的FA、RA、VR、AD值为SCC>GCC>ALIC>PLIC>EC;DCavg值为GCC>SCC>EC>ALIC>PLIC;RD值在婴儿期及幼儿期为EC>ALIC>GCC>SCC>PLIC;在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为EC>ALIC>GCC>PLIC>SCC。不同组同一ROI的FA、RA、VR、DCavg、AD、R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LIC、GCC、SCC的FA、RA、VR值在婴儿期与幼儿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C、EC的FA、RA、VR值在婴儿期与幼儿期、幼儿期与学龄前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IC、EC的DCavg值在婴儿期与幼儿期、幼儿期与学龄前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C、GCC、SCC的DCavg值在婴儿期与幼儿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IC、EC、GCC的AD值在婴儿期与幼儿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C的AD值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SCC的AD值在婴儿期与幼儿期、幼儿期与学龄前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IC、PLIC、EC的RD值在婴儿期与幼儿期、幼儿期与学龄前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C、SCC的RD值在婴儿期与幼儿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ROI的FA、RA、VR值与年龄呈正相关,DCavg、RD值与年龄呈负相关。ALIC、EC、GCC、SCC的AD值与年龄呈负相关,PLIC的AD值与年龄不相关。婴儿期各ROI的FA、RA、VR、DCavg、AD、RD值随年龄变化趋势最明显,婴儿期之后变化趋势不明显。 结论:FA、RA、VR值主要反映神经纤维束的发育情况;DCavg值主要反映脑组织含水量及水分子扩散速度;AD值主要反映轴索的发育情况;RD值主要反映髓鞘化进展情况,各参数相结合可更全面了解脑白质细微结构的发育变化。正常未成年人脑深部白质FA、RA、VR、DCavg、AD、RD值具有随龄性变化趋势,能够间接反映脑白质发育情况。年龄是影响FA、RA、VR、DCavg、 AD、RD值的主要因素。婴儿期FA、RA、VR、DCavg、AD、RD值的变化最为明显,是脑白质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 第二章 正常0~1岁儿童脑白质发育随龄性变化规律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采用DTI技术测量正常出生后0~1岁儿童脑内深部白质的各DTI参数,观察不同ROI各参数的随龄性变化规律,探讨这一年龄段儿童脑内深部白质的发育程度,为相关脑发育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选择53例0~1岁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按月龄分为5组,第一组(O~<28天),共11例;第二组(1~3月),共17例;第三组(4~6月),共11例;第四组(7~12月),共14例。每个研究对象分别测量5个感兴趣区(ALIC、PLIC、EC、GCC、SCC)的FA、RA、VR、DCavg、AD、RD值。 结果:各感兴趣区FA、RA、VR值与月龄呈线性正相关,DCavg、RD值与月龄呈线性负相关。ALIC、EC、GCC、SCC的AD值与月龄呈线性负相关,PLIC的AD值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在0~1岁这一阶段,随年龄的增长FA、RA、VR值呈直线增高,DCavg、RD、AD值呈直线下降或不变,表明出生后第一年脑白质发育变化最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