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花米草原产美国北大西洋沿岸,是一种适宜在海滩潮间带生长的耐盐耐淹植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侵入”我国,目前已经遍布东南沿海,造成我国南方沿海滩涂土壤理化性质减退,肥力下降;同时也给沿海红树林的更新繁殖、潮间带物种多样性、河道畅通以及滩涂养殖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2003年被列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被看作是研究生物入侵生态学和遗传学特征的模式植物。2000年—2008年在珠海市淇澳岛,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红树林课题组利用速生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成功控制了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害,并使得互花米草地土壤各营养元素含量明显提高,有效改善了沿海滩涂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为了探明其控制机理,本试验通过采用遮荫网模拟植被遮荫,研究了遮荫对外来种互花米草生长的影响和互花米草地中不同林龄无瓣海桑对互花米草地土壤因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无瓣海桑林郁闭成林,林内土壤营养元素出现轻微变化趋势,土壤物理性质变化不明显。其中有机质、有效氮的含量均呈微弱下降趋势,而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则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当无瓣海桑林龄达到十年以上时,林内各营养元素含量均比林草混合地、纯草地、光滩要高出许多)。土壤PH值也随林龄增大呈显著下降趋势,说明林内互花米草被消灭以后,土壤呈酸性,土壤肥力得到增强;2、遮荫对互花米草的生长具有很大影响,不同遮荫强度下互花米草的生长状况、光合能力及生物量等均存在显著差别。在两层遮荫网遮荫条件下,互花米草植株瘦弱,单株幼苗的茎叶干重和总干重显著降低,幼苗的12周相对生长率显著降低,死亡率明显大于一层遮荫网遮荫和无遮荫的互花米草处理;三层遮荫网遮荫的处理则在遮荫开始一个月后全部死亡。试验证明遮荫对互花米草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由此推断无瓣海桑成功控制互花米草主要是通过林冠的遮蔽起关键作用;3、互花米草对光资源的需求存在临界值,由于本实验所设梯度较大,仅得到初步结果,即65.8%的透光率,低于此透光率,互花米草生长则极显著减缓,植株更加瘦弱,且透光率越低,长势越差,直至全部死亡;当互花米草地上部分全部死亡时,地下仍有一定的根系,说明即使互花米草被有效控制,但如果去除上部遮荫,互花米草很可能会复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