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萎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胃镜征象及病理表现的改善情况,评定其综合疗效;探讨萎胃颗粒对大鼠胃黏膜抑凋亡基因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分成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两个部分。临床研究中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CAG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治疗组予服用萎胃颗粒,每次20g,每天2次,饭前半小时空腹开水冲服;对照组予服用胃复春片,每次4片,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空腹温开水送服。两组均按3个月为1个疗程,服完1个疗程后由同一位胃镜医师及病理医师复查结果,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胃镜征象及病理表现的改善情况,评定其综合疗效。动物实验中将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1.8g/d)、中剂量组(3.6g/d)、高剂量组(7.2g/d)5组,每组10只。除外正常组,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综合法复制CAG模型,药物灌胃治疗连续1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萎胃颗粒对CAG大鼠胃黏膜PCNA和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临床研究结果:两组在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5.29%)高于对照组(6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治疗组为优。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胃镜征象及病理表现均有好转,但在胃镜征象及病理表现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而在临床症状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实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萎胃颗粒各治疗组Bcl-2的OD值均有明显下降(P<0.01);与萎胃颗粒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OD值下降(P<0.01);与萎胃颗粒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OD值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萎胃颗粒各治疗组的PCNA阳性表达率均有明显下降(P<0.01);与萎胃颗粒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阳性表达率下降(P<0.01);与萎胃颗粒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阳性表达率下降(P<0.01)。结论:萎胃颗粒能够有效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征象及病理表现,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萎胃颗粒可能通过抑制CAG大鼠胃黏膜Bcl-2和PCNA的表达,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从而改善胃黏膜病变的病理状态,避免CAG进一步向胃癌转化。因此,临床运用萎胃颗粒治疗CAG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