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足迹模型是定量评估可持续发展状态的代表之一。本论文查阅黑龙江省历年统计年鉴,依据黑龙江省的现实情况,建立黑龙江生态足迹模型,对黑龙江省多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赤字(盈余)等相关指标,建立万元GDP生态足迹(赤字)模型,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影响生态足迹的主要因素,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12年至2020年的生态足迹模型指标进行预测。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978年以来,全省总生态足迹以440.2万hm2/年的速度增长,各类生态足迹也不断增长,化石能源增长速度快,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4832hm2/人增加至2011年的5.0789hm2/人,增加3.5957hm2/人,上升242.43%,对生态足迹贡献率排序:化石能源用地>耕地>建设用地>水域>草地>林地;生态承载力1978年时为7995.23万hm2,2011年达7779.37万hm2,2011年贡献率排序为林地>耕地>水域>化石能源用地>草地>建设用地,1993年后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从单项土地类型来看,省水域和林地处于生态盈余状态;全省万元区域生产总值生态足迹处于逐年下降阶段,自26.5564hm2/万元GDP降至1.55hm2/万元GDP,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1994年后处于万元GDP生态赤字状态。全省发展能力处于波动上升状态,黑龙江省人均万元GDP与全省发展能力指数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呈正相关,其关联度为0.668:黑龙江省六大类土地类型人均生态足迹与黑龙江省全省人均生态足迹灰色关联度顺序如下:r04>r03>r0i>r02>ro5>r06。黑龙江省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预测模型表明,未来黑龙江省人均生态足迹及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增长速度呈现波动性变化,2020年将达到最高值,黑龙江省的人均生态赤字扩大也呈加大趋势,在2020年将达到3.7594hm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