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山是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和艺术家,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在经、史、诸子、道、佛、音韵、训诂、金石、考据、诗文、书法、绘画、以及医学等诸多学科著作等身,成就丰硕。尤其在书法领域,可谓天赋异禀,极具远见卓识,以其古拙奇崛、浑厚朴茂的书法艺术风格成为明代遗民书家代表人物,高尚的品格与坚韧的民族气节,更使其书法备受世人推崇,引为典范。傅山独特的书学思想在其积极的理论探索中渐趋形成,并在扎实的实践总结中日臻完善,其中“四宁四毋”书学理论的提出更是掷地有声,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的书学审美与书法实践,并且历代延传,愈久弥坚。傅山书学思想涉及书法本体、创作审美、人物品评等诸多方面,“拙”这一审美特质始终贯穿其中,“宁拙毋巧”、“丑与支离”、“正极奇生”、“书如其人”、“天倪自然”等书学理论是对“拙”的丰富外延,无不反映傅山“尚拙”的审美追求。本文从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中“拙”的含义及其审美流变起笔,以傅山书学思想中的“拙”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探讨,重点着墨于傅山书学思想与书法实践中所具有的“拙”的特质,进而总结傅山书学思想中的“拙”所产生的历史评价及影响,最终落笔在探究傅山书学思想之“拙”对当代书法艺术实践的启示及作用。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归纳中国古代文论中“拙”的典型释义,追本探源文学艺术领域中“拙”的审美内涵,梳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拙”的审美流变过程,从而加深对“拙”的理解与体悟,并分别从儒家、佛家、道家哲学思想中探寻“拙”的美学渊源,进而帮助我们深层次、多元化地理解“拙”的内涵;第二部分,也是本文核心部分,选择傅山书学思想中具有代表性的书学理论展开分析讨论,深入探究傅山书学思想与书法实践中“拙”的精神内涵,在“尚拙”书学思想的指导下,傅山书法实践对“拙”有着更为具体、细化的表现与阐释,使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傅山书学思想中的“拙”;第三部分,通过对傅山“尚拙”书学思想的历史评价的整理,总结傅山书学思想中的“拙”对当代书法实践的启示,以及傅山“尚拙”书学思想对后世书家所具有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