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国剧运动”是中国现代戏剧变革中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它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狂飙突进的批判传统、崇尚西化的大趋势,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其独特的中西戏剧比较的视角,致力于创建中华新戏剧——“国剧”。“国剧运动”倡导将中国传统戏曲写意性与西方现代话剧的写实性融为一体的写意话剧观,在中国戏剧民族化探索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对在此之后中国戏剧民族化探索提供了莫大的启示性。论文梳理了“国剧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运动始末以及倡导的主要戏剧理念。在此基础上,将论述重点放在“国剧运动”的写意戏剧观以及这种戏剧观对中国戏剧民族化探索的启示作用。论文试图呈现“国剧运动”所处的真实历史情境,以客观公允的研究态度观照“国剧运动”的写意戏剧观及其影响,以期重新评估其历史意识和文学价值。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主要说明“国剧运动”及其写意戏剧观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论文正文部分详细论述“国剧运动”及其写意戏剧观,并对“国剧运动”戏剧观影响下的种种戏剧民族化形式的探索进行阐释。第一部分主要是阐述“国剧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兴衰过程。“国剧运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激烈反传统的历史语境中,与格律诗运动一起开始反思五四,回归传统。它是由一群美国戏剧留学生在看到中西戏剧艺术不同特质之后发起的,并提出了很多独特的戏剧理念,但终因残酷的时代走向了悲剧性的结局。第二部分主要阐释“国剧运动”的写意戏剧观。“国剧运动”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创建中华新戏剧——“国剧”,那么什么是“国剧”,如何创建“国剧”成为“国剧运动”的探讨重点。“国剧运动”在对中国传统戏曲进行重新评价之后,确认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写意性特征,并在中西戏剧艺术特色比较基础上,提出了糅合中西,兼并写意与写实,创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写意话剧观。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国剧运动”的写意戏剧观对之后的中国戏剧民族化探索的启示作用。承接“国剧运动”的戏剧理念,与之同时期的田汉主持的“南国社”打出“新国剧运动”的旗帜;稍后,“国剧运动”主要干将熊佛西在河北定县进行“农民话剧”实践;之后四十年代焦菊隐在“话剧民族化”大讨论中提出话剧应向传统戏曲借鉴和学习的见解,到了五六十年代黄佐临明确提出“写意戏剧观”并付诸演剧实践,都展现出“国剧运动”及其戏剧理念对中国戏剧现代化建设做出的不朽贡献。结语部分在总结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国剧运动”做出了客观评价,以期引起当代学术界对它的关注,同时也为“国剧运动”能进一步被认识、被重视、被重估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