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表达文库的构建与其荚膜多糖输出蛋白基因的筛选和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guoh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猪嗜血杆菌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一种重要细菌病。目前对该病原的研究特别是其致病与免疫机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进行副猪嗜血杆菌致病与免疫机理的研究,对于该病的预防、诊断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副猪嗜血杆菌SC-1四川分离株为材料,构建其基因组表达文库,并对该菌的体内诱导抗原基因进行筛选,并进一步对已筛选的副猪嗜血杆菌荚膜多糖输出蛋白基因进行免疫原性的研究。研究内容如下:1.副猪嗜血杆菌SC-1株基因组表达文库的构建研究本研究以血清4型副猪嗜血杆菌SC-1四川分离株为材料,按照常规分子克隆手段构建其基因组表达文库。采用SDS-蛋白酶K法提取副猪嗜血杆菌SC-1株基因组DNA,获得了高质量的基因组DNA。用Sau3A I酶对基因组进行酶切,优化酶量及其作用时间,结果表明用0.25μL的酶于37℃,酶切2.5μg基因组DNA 1 h,产生的500 bp-2000 bp片段效果最佳。按此条件大量酶切基因组DNA并回收纯化500 bp-2000bp左右的片段。同时,用BamHⅠ分别酶切原核表达载体pRSET A、pRSET B、pRSET C,并对载体进行去磷酸化。将基因组片段与去磷酸化处理的表达载体pRSETA/B/C连接转化到大肠杆菌DH5a中,随机挑取转化菌落进行菌落PCR鉴定。PCR结果表明外源插入片段大小范围在500bp-2 000 bp之间,插入率达到80%以上;大量提取转入DH5a中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 (DE3)中,获得转化子达1.2×105CFU,即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表达文库的库容量为1.2x105CFU。随机挑取转化菌落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外源插入片段均为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片段,与副猪嗜血杆菌(SH1065,CP001321.1)序列同源性高达99%以上。上述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血清4型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表达文库,为筛选副猪嗜血杆菌体内诱导抗原基因奠定了基础。2.副猪嗜血杆菌SC-1株体内诱导抗原基因的初步筛选及鉴定研究在构建的副猪嗜血杆菌SC-1株基因组表达文库的基础上,用人工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制备的阳性血清对其基因组表达文库进行体内诱导抗原基因的免疫筛选及鉴定。用体外培养的副猪嗜血杆菌SC-1株和BL21宿主菌及其超声裂解液、热变性裂解液依次吸附人工感染的阳性血清,以除去体外培养表达抗原产生的非特异性抗体亚群。处理过的血清经ELISA鉴定表明,随着吸附的进行,血清的D450nm值逐渐下降,直至稳定。Western blot鉴定表明,经过多次吸附后的血清中不再含有针对体外培养表达抗原诱导产生的抗体。以此血清对表达文库进行了三次免疫筛选,最终获得5个阳性菌落。5个阳性菌落经过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外源插入片段与GenBank公布的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针对测序结果设计了5对特异性扩增外源插入片段的引物,抽提体外培养的副猪嗜血杆菌的mRNA,进行RT-PCR,结果表明上述基因在体外不发生转录,副猪嗜血杆菌SC-1株体内诱导抗原基因筛选成功。用OFR Finder分析外源插入片段,发现5个可能具有生物学意义的ORF;该ORF序列用BLAST与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序列比对,分别涉及酪氨酸磷酸酯酶基因(IVI-1)、异亮氨酰-tRNA合成酶基因(IVI-2)、荚膜多糖输出蛋白基因(IVI-3)及2个假定蛋白基因(IVI-4、IVI-5);通过DNAstar软件分析5个开放阅读框的抗原性,表明其编码产物均存在多个抗原位点。其中荚膜多糖输出蛋白基因的成功筛选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原性研究打下了基础。3.副猪嗜血杆菌SC-1株荚膜多糖输出蛋白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初步研究以荚膜多糖输出蛋白基因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免疫原性研究。根据提交NCBI的荚膜多糖输出蛋白基因(IVI-3, CPEP)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HM063414)设计一对引物,对其全基因进行扩增,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PEP.表达质粒pET32a-CPEP经过菌落PCR及双酶切鉴定正确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用IPTG诱导宿主菌获得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荚膜多糖输出蛋白分子量约为35 kD。同时对IPTG工作浓度和诱导时间进行了优化,确定获得最高表达量的条件为:IPTG最佳工作浓度为终浓度1.0 mM,最佳诱导时间为5 h。用猪抗副猪嗜血杆菌阳性血清对表达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在35 kD处出现明显的反应条带,表明重组荚膜多糖输出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将纯化的重组荚膜多糖输出蛋白蛋白(A组)、副猪嗜血杆菌SC-1全菌灭活抗原(B组),分别与弗氏佐剂进行乳化,分两次间隔两周皮下多点接种小鼠,同时,设立PBS加佐剂(C组)、PBS(D组)作为对照。在首免前(0 d)以及首免后的14 d、28 d采集小鼠血清,用ELISA检测特异性抗副猪嗜血杆菌的抗体水平。在首免后14 d,A组、B组检测到特异性抗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产生。首免后28 d,A组与B组检测到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较两周前抗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其中B组抗体水平高于A组。C组与D组整个免疫过程未检测到特异性抗副猪嗜血杆菌抗体。上述结果表明重组荚膜多糖输出蛋白有一定免疫原性。二免后两周以副猪嗜血杆菌SC-1株1000倍半数致死量进行攻毒。A组小鼠在攻毒后三天开始出现死亡;C组和D组小鼠在攻毒后两天,开始出现死亡,5天内两组的小鼠全部死亡。观察一周后,A组死亡6只,保护率为40%;B组小鼠没有死亡,保护率为100%;C组及D组全部死亡。结果表明重组荚膜多糖输出蛋白对小鼠有一定的的保护率。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两种尿管固定方法预防老年女性留置尿管期间漏尿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科留置尿管且有漏尿史的老年女性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按导尿的操作规程留
目的探讨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对策,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7例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重症格林
通过讨论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学科特点 ,特别是在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上的特征 ,强调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必须从田野工作出发 ,搜集丰富的个案 ,积累文化事件的大量细节
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变化在全球碳循环和大气CO2浓度变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正确地评估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于
业界普遍认为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合理是目前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主要原因,原有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久遭诟病,探索新的补偿机制已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热点讨论的
研究分析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系统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集成产品模型(integrated product model,IPM)驱动的PLM系统开发实
<正> 在世界各国的小说近代变革中,很少看见有象中国与日本如此相近的。这种相近已经达到如此程度,几乎可以说中国小说的近代变革一度是在重复日本小说近代变革的过程。然而
本文探讨了全球化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关系 ,分析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历史背景、运作程序及路径选择 ,指出只有从基层民主做起才符合中国国情
语文阅读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引领课堂,以"主问题"的形式,合理设置"支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努力创优对话情境,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旺盛的探究欲;积极开展多样化的互动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出现了“新公共管理”的新政府治理模式。本文通过对当代市场经济国家公共管理改革的比较分析 ,归纳出对我国政府治理模式转型的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