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发展迅猛,规模化养殖过分集中,造成大量的畜禽粪便无法通过区域内的种植业消纳。此外,种植业为了追求产量,盲目地增加化肥使用量,缺乏对本区域内畜禽粪便的利用,危害生态环境。“种养脱节、农牧分离”日趋严峻,将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种养结合模式,实现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污染问题,对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奶牛种养结合发展潜力较大。我国奶牛粪便排放量多,2015年奶牛粪尿年排放量约3亿吨。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小麦、玉米、水稻等三大作物的秸秆产量约6亿吨。发展种养结合模式,将秸秆替代部分饲草,粪便通过还田替代部分化肥,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降低种植与养殖的生产成本,达到种植增收、养殖增效的目的。(2)目前我国奶牛种养结合模式主要有:农户模式、“合作社+农户”模式、“养殖场+中介+农户”模式。农户模式生产规模小,资金投入少,以自家劳动力为主,技术落后,管理松散,尚未达到专业化水平;合作社模式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资金投入,劳动力以社员为主,技术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专业化水平较低;养殖场模式生产规模和资金投入较大,劳动力以雇员为主,技术先进,管理规范,专业化水平高。(3)新疆地区69%的受访者开展种养结合;教育程度、村干部、养殖规模、对畜禽粪便还田效果的认知、对种养结合节约成本的认知、地方政府宣传种养结合、个人了解种养结合政策等7个因素对经营主体是否开展种养结合有着显著性影响;经营主体是否开展种养结合是受利益驱动的,为此,制定合理的、能提高种养结合经济效率的政策会激励更多经营主体开展种养结合。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制定激励补偿政策。在当前“种养脱节、农牧分离”严峻形势下,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和制定激励补偿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经营主体开展种养结合。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开展种养结合过程中遇到资金紧缺、设施不全、技术落后等问题,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利益联结机制,能带动更多经营主体开展种养结合。三是加强监管力度,明晰种养结合标准。目前种养结合在生产过程和废弃物处理过程没有明确的标准,不能有效地评价种养结合效益,不利于政府监督和管理。通过政策实施,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和主体行动相结合的长效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