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水稻源库流性状关键基因Essl的精细定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88888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产量的提高过程,实质上是“源、库、流性状的遗传改良与其平衡关系不断建立的过程。选育源强、库大、流通畅的高光效的理想株型品种是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保障。研究控制“源、库、流”多性状的关键基因及其遗传机理,对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近几年,通过对水稻突变体的研究,克隆了一大批有关叶片,穗部和籽粒大小性状的关键基因,但目前对同时控制“源、库、流”的关键基因研究较少。本文报道了一个来源于水稻中花-11的天然突变体ess1,其表现为叶片早衰、株高变矮花粉育性降低、产量明显降低:电镜观察发现突变体ess1叶和茎的叶绿体、维管束发生严重畸变;叶绿素测定和抗氧化酶活力测定表明突变体ess1的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力都有很大程度降低;遗传分析发现该突变体的这些水稻库源流性状的改变由单基因(位点)突变所致;利用分子标记将该突变基因精细定位于57KB范围内,逃一步分析发现基因LOCOs05948360是控制水稻“源-库-流”的关键基因。这些研究结果为理解整个水稻生长发育、衰老以及影响水稻源、库、流分配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主要结果如下:
  1.田间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与野生型中花-11相比,突变体ess1的株高降低20.g%,二级枝梗数减少46.1%,有效穗数减少73.5%,实粒数减少87.5%,倒一节间变短19.5%,千粒重减少18.1%,生育期延长8天;I2-KI染色的结果表明,突变体ess1中的可育花粉数极显著低于野生型中花-11;通过水培实验可发现,突变体ess1的根系明显较野生型不发达。
  2.我们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重要组织的维管束,发现在突变体ess1的叶片和茎秆中的维管束发育畸形、结构不完整,严重影响了同化物、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在苗期中的突变体ess1出现表型部分的叶绿体出现嗜锇颗粒,这一现象在分蘖期时更为严重,发展到抽穗期时叶绿体出现间隙,而野生型中花-11的叶绿体形态结构正常。
  3.利用ess1分别和日本晴、93-11和蜀恢527做杂交构建遗传群体,并对其F2遗传分离群体进行表型调查,结果发现正常植株和突变植株的比例经卡方检验符合3∶1的比例,同时调查发现所有突变单株都同时具有早衰和源库流性状变化,如株高变矮、穗长变短、二级枝梗数和实粒数减少等,这一结果表明,控制该突变体的早衰和源库流性状变化是同一单基因突变所致,并呈隐性遗传。
  4.利用9311/ess1的F2作图群体,对突变体ess1进行分子标记定位,最终将Ess1定位在5号染色体短臂上靠近端粒的区,位于Indel分子标记16和18之间,其物理距离为57.68KB。
  5.利用RiceGenomeAnnotationProject数据库对定位区问内的基因进行预测,共获得9个基因。其中LOCOs05948390为已克隆的与叶尖坏死相关的基因,但是通过扩增其eds全长和启动子区域并没发现有突变位点,表达量在突变体和野生型之间差异也不明显,故将其排除掉。通过调查定位区间内的基因的表达谱,发现LOCOs05g48360特异地在根和叶片中表达量很高,通过聚类分析发现了其同源的拟南芥中基因AT1G28380,它们都编码一个含有MACPF功能域的蛋白,且AT1G28380的突变体也变现出早衰。故推测该基因可能是控制ess1突变表型的一个新基因。
  6.选择分析了4个衰老相关基因(SAR)突变体ess1和野生型中花-11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4个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在突变体ess1中都明显升高,其中Os1295、Os155和Os120的表达量是在突变体出现表型后上升,而Osh69的表达量在表型出现之前就特异性地升高,这些结果表明衰老基因Os1295、Os155、Os120和Os69都参与了水稻ess1的衰老过程,其中Osh69参与到ess1的早衰过程的初期阶段。
其他文献
咪鲜胺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杀菌剂,可防治和铲除粮食、蔬菜、水果及花卉上的多种病害,其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量大,成分复杂,污染物种类多,且含有较多的原料三氯酚。Fenton氧化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反应条件温和且快速、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对酚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尤其好。本文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水体中三氯酚,通过考察初始pH值、H2O2投加量、FeSO4·7H2O投加量、反应时间等
学位
含油废水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水,在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的生产生活中会大量产生。含油废水会危害人体健康,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含油废水的成分随着各种乳化剂的开发和应用变得越来越复杂,致使其处理难度日益增加。气浮法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其能耗低、污染小。气浮净水技术在水处理、净水和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含油废水气浮处理强化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  本文以模拟含
学位
由于核能的发展,各种放射性污染物已经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安全,特别是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造成大量的放射性核素排入海洋,这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铀和碘作为核能生产的主要原料,由于其放射性和高毒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从放射性废水中有效和选择性地去除铀、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为实现海水中铀和碘的快速、高容量富集,本研究采用水热合成法,设计并制备了多种以热液碳、超分子有机骨架、铁基金
作为两种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芬顿氧化技术与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有机物比较彻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将芬顿氧化技术与电催化氧化技术进行同步耦合,探索芬顿氧化-电催化氧化过程中各降解体系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以及影响芬顿氧化-电催化氧化降解处理乳化液废水效果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机理分析。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乳化液废水处理提供一些实际的参考。首先本研究课题利用试验比较芬顿氧化体系、电催化氧化体系、芬顿-电催化
学位
近年来,农田镉(Cd)污染已受到国内外环境科研者的广泛关注,米Cd超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糙米Cd超标治理迫在眉睫。锌(Zn)和Cd作为同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土壤Cd吸附位点及水稻植株Cd吸收转运过程中的主要竞争者。国内外研究发现,Zn-Cd交互作用因水稻品种、土壤Cd含量、Zn含量及施用方式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Zn-Cd间关系到底是协同、拮抗、加合还是独立,对此尚无定论。本研究通过盆栽及
学位
电子行业的有机废液回收其技术难度并不大,但是做到电子级别的难度就很大,其实就是一种物理分离过程。从废有机溶剂中回收可再利用的资源,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通过对有机废液的回收,即可循环利用废有机溶剂,产生出的再生产品具有客观的市场价值,具有经济和环保的双重效益。本文以彩虹剥离液为例,设计了一种填料精馏塔用于剥离液-溶剂系的分离,从而得到高纯度电子级有机溶剂,为其工业化提供了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学位
硫丹作为一种广谱的有机氯杀虫剂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由于硫丹农药具有毒性高、生物蓄积性、持久性以及长距离迁移能力的特点,被《斯德哥尔摩公约》列入消除类物质后,在全球范围内被禁止使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具有持久性的硫丹农药进入到水土环境中,可以通过土壤再释放等物理过程以及地表径流、土壤渗滤等水文过程再次迁移至更远区域甚至地下水环境,从而对陆生生态环境以及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程度影响。
学位
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ée),属鳞翅目(Lepidoptera)草螟科(Crambidae),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在我国从南至北均有分布,不同地理纬度的亚洲玉米螟由于所处栖息地环境条件的差异,其化性、临界日长、滞育后成虫的羽化及抗寒性等均显示了明显不同。本研究以从南至北不同地理种群的亚洲玉米螟为材料,通过对不同地理种群的亚洲玉米螟进行杂交,研究其杂交后代的滞育特
在作物遗传改良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多对地上部分进行研究并对其主要表型性状进行选择。大豆地上部分的演变规律研究比较清楚,大量研究表明大豆的产量、植株干物质重、收获指数、叶面积随着年代的变化显著增加,荚粒数增多,平均株高下降,而对根系性状演变的研究较少。在已有的根系方法研究中,无法说明根系性状的演变是根系自身引起还是由地上部分引起。本试验以20世纪40年代以来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大豆品种为砧
学位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饲料、工业原料和粮食作物,也是作物遗传研究重要的模式作物之一。过去的三十年罩,分子标记技术在基因精细定位和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聚合育种、遗传图谱构建和玉米起源进化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玉米基因组高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丰富的重复序列和转座子位点,导致传统的分子标记技术无法高密度地覆盖玉米全基因组,更难以高效全面地检测出染色体重组位点及基因型。随着B73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