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硫化铋的纳米探针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mijnuhbygvtfcr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一方面,由于纳米材料易于表面功能化修饰,功能化的纳米材料被广泛引入到分子影像学,以提高成像分辨率或灵敏度,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另一方面,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小、在体内的清除速率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其非常适用于新型纳米治疗剂如光热剂、化疗剂和免疫制剂的构建。纳米诊疗剂旨在使医学高灵敏诊断和有效治疗一体化,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在之前大多数的研究中,几种纳米材料被引入到同一个纳米平台当中,以赋予该纳米平台多功能性。这无疑增加了合成步骤、时间和潜在毒性。在癌症的临床诊断中,X射线可以对整个人体进行成像,是当前诊断学中最重要的成像手段之一。但是当前临床所使用的碘类小分子CT成像造影剂灵敏度低和体内循环时间短等缺点导致其难以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在实际使用中为了获得有价值的成像效果需要大剂量的造影剂,容易引发肾毒副作用。同时,碘类小分子CT造影剂还存在难以修饰和体内循环时间短等局限性,导致其在病灶组织无法富集,难以用于对疾病的长时间、动态监测。基于上述科学问题,我们开展了如下工作:Bi的原子序数为87,因此理论上具有比I更强的X射线吸收能力。并且,不同于其他大多数重金属元素,Bi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基于此,我们提出了采用Bi作为造影单元的策略并构筑了Bi类纳米CT探针。同时,针对纳米级Bi探针的合成面临着粒径控制困难和难以实现大规模化制备等科学问题,我们通过调控纳米成核及生长速度实现了超小的Bi2S3纳米点(2-3 nm)CT探针的大规模化、可控合成,并用于体内CT成像。这种Bi类纳米CT探针不仅具有优于临床所使用的碘类小分子CT造影剂的成像效果,而且其体内循环半衰期达2个小时以上,远远长于碘类小分子CT造影剂(1分钟)。这种长体内循环时间的特性使探针能够有效地在相关器官和病灶组织富集,实现对体内器官和病灶组织的成像分析。而且,硫化铋具有窄的带隙能,在近红外光(NIR)区有较强的吸收,硫化铋(Bi2S3)纳米粒子可以将吸收的光能高效的转化为热能。因此Bi2S3纳米探针为CT指导的肿瘤光热治疗(PTT)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体内实验结果表明,Bi2S3纳米探针能有效地在肿瘤部位富集,实现对癌症的CT成像,而且该纳米探针在NIR的照射下,实现了CT指导的癌症治疗,并且其肿瘤消除率达到了100%。此外,超小尺寸的Bi2S3纳米探针待执行完功能后能够被快速的排出体外,从而降低了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我们构建的这种集诊断治疗一体化的超小型纳米探针为解决传统癌症诊疗时产生的毒副作用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癌抗原125(CA125)联合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卵巢癌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118例初治卵巢癌患者作为试验组,118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良性
针对热源温度和质量流量的参数波动特性,建立了有机朗肯循环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优化模型综合考虑了循环的热力性能、经济性能和环境性能的影响。目标函数是最大化系统输出净功
风电的大规模接入,特别是多个强相关风电场的接入给电力系统带来较大的风险,需要从理论上量化分析多个相关风电场的出力特性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在风电场中安装电池储能设
从焊接烟尘的成因、特性及对操作者健康危害入手,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处理技术与设计理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一般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对焊烟处理的技术方
GB/T 13025.6-1991《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钙和镁离子的测定》容量法中,当用EDTA标准溶液对钙、镁离子进行滴定时,常会遇到终点无法到达或终点延迟的现象,通过大量的实验,发
本文在深入分析价值链和价值链管理的基础上,介绍了价值链分析法;进而应用价值链分析法阐明了企业价值链优化和价值链再造的机理和目标.
随着跨区电网的不断发展,超高压换流站、特高压换流站在电网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电网对换流站的安全可靠性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换流站一旦发生异常
2013年以来,国际多元化战略成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选择。国际多元化战略可以分散企业投资,降低经营风险,但同时其所需资金成本大,整合难度高。不同的上市公司特性,都将会是
这些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尤其是城市中的一些老旧城区,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但由于旧城区建设时间较早,公共活动空间较为落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活动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音乐作为人们生活、娱乐必不可少的艺术载体,在创作、配乐、曲风上面不断创新、发展,给人们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