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辽地区13.2亿年大规模辉绿岩床侵入期次及其侵位对环境影响的探讨

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规模辉绿岩床的侵入期次及侵位机制一直是国际上关注的前沿性课题之一。虽然有环状岩墙侵位模式、岩盖模式等多种岩床侵位模式的提出,但到目前为止这一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另外,大规模辉绿岩床侵入到沉积盆地中时,会与地层中的黑色页岩、碳酸盐岩及蒸发岩等发生接触变质反应,产生大量的CO2及其它温室及有害气体,并对表生环境及生物灭绝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选择华北克拉通北部燕辽地区近年来发现的~13.2亿年大火成岩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1)辉绿岩床侵入期次;2)辉绿岩床侵位过程中CO2释放量及其对古环境的影响的初步探索。论文以承德和宽城两处辉绿岩床剖面为研究对象,对这两处岩床进行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燕辽地区大规模辉绿岩床的岩浆侵入期次及侵位机制,认为承德与宽城两处辉绿岩床所表现出的成分上的不连续,表明这两处岩床不是由单一的岩浆注入所形成,其中承德处辉绿岩床由两次岩浆注入形成,而宽城处辉绿岩床由两次或多次岩浆注入形成。由此可以推断,燕辽地区~13.2亿年大规模辉绿岩床群形成过程中至少有两次岩浆注入。另一方面,以燕辽地区下马岭组的黑色页岩及侵入其中的辉绿岩床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两处重点剖面做了总有机碳含量(TOC)测试,以此来估算燕辽地区大规模辉绿岩床群侵位时黑色页岩所释放的CO2总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燕辽地区大规模辉绿岩床群侵位对古环境可能的影响。初步的估算结果表明,燕辽地区大规模辉绿岩床侵位到下马岭组黑色页岩中所释放的CO2气体量约2.76×1011吨至1.56×1012吨。如果考虑到北澳大利亚克拉通麦克阿瑟盆地Velkerri组中~13.2亿年代里姆大规模辉绿岩床群,华北克拉通燕辽及北澳大利亚克拉通~13.2亿年大规模辉绿岩床侵位过程中CO2等气体的释放可能对全球大气-海洋环境有显著影响。由于华北克拉通缺失同期的沉积记录,其地质记录(如碳同位素负漂移、元素或其它同位素异常、生物量指标的差异等)可能存在于全球其它克拉通(如西伯利亚、波罗地等地)~13.2亿年沉积地层中。
其他文献
东准噶尔地区地处中国新疆北部,作为中亚造山带(CAOB)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地构造演化是中亚造山带显生宙大陆增长和古亚洲洋演化的重要研究课题。该区自古生代来经历了大洋扩张、板块俯冲、碰撞和后碰撞等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了一系列岛弧杂岩带和增生杂岩。关于东准噶尔的板块边界、物质组成、基底属性、洋盆闭合时限及矿产发育特征等,前人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许多进展和共识。但对该地区古生代构造属性、大地构造演化
横亘于欧亚大陆腹地的天山造山带是中亚地区最主要、规模最大的年轻陆内造山带之一,在经历了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复杂的增生造山作用之后,中生代以来进入陆内演化阶段。天山造山带中-新生代以来多期陆内变形主要受塔里木板块南缘一些陆块的持续汇聚事件影响,如:羌塘地块、拉萨地块以及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尤其是新生代以来,受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的远场效应影响,天山地区经历了多期强烈的陆内构造活动,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的库
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小秦岭金矿田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地,可被分为北、中、南三个矿带。前人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南、北矿带,对于中矿带的研究相对较少,影响了对小秦岭金矿田作为一个整体的金成矿作用特征、机制和规律的全面认识。本文以研究较少的位于中矿带的桐沟金矿床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矿床地质、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和结论:1.小秦岭桐沟金矿床的成矿过程从早到晚划分为
On the Frasnian-Famennian Mass Extinction Event in SouthChinaThe Upper Devonian in South China are widelydistributed and well developed in a distinct pattern of"Basin-platform" or "Intrashelf trough-p
学位
河流崩岸是河道演变的重要过程之一,具有不可忽视的破坏性,对沿岸人民财产安全威胁极大。本文以长江南京-江阴段的崩岸为研究对象,在充分采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特征崩岸开展实地调查与监测,采用水陆一体化地形测量、高密度电法测量、浅地层剖面、光纤监测、钻探、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影响崩岸发生的各种因素,归纳总结崩岸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崩岸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主要成果如下:1、基本查明长江南京-江阴段土
古特提斯是地球演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古特提斯构造域形成演化的系统研究对于深入探讨东南亚古大陆重建和理解地球发展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东南缘三江地区中部的昌宁-孟连造山带是一条重要的古特提斯洋-陆俯冲增生型造山带。该带位于亲冈瓦纳古陆的保山-腾冲地块和亲印支-扬子陆块的兰坪-思茅地块之间,代表古特提斯主洋盆的残迹,记录了自大洋打开和扩张、经洋壳闭合和板片俯冲消减、直到折返-抬升等一系列完
特提斯构造域的中—上二叠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中—上二叠统是中东地区特大油气田的重要产油气层位。青藏高原位于特提斯域东段,属于特提斯构造域中亚段的一部分,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基本地质特征。对于青藏高原来说,目前认为油气勘探有利层位主要集中在中生界,对于古生界油气资源勘探并未有足够的重视。为了能够科学地评价青藏高原藏北地区中—上二叠统油气前景,本次选取拉萨地块松哑来嘎剖面、南羌塘地块萨门雄剖面
土壤有机质是农田土壤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有机质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质与肥力。农业灌溉会造成土壤有机质的吸附解吸,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在灌溉过程中对农田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影响也存在差异。论文基于柱实验对灌溉过程农田土壤有机碳吸附解吸动态变化展开研究,从解吸与吸附两个土柱实验出发,结合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对淋滤液溶解性有机碳进行分析表征,对灌溉条件下有机质迁移影响机理进行动态进行研究得
帕米尔高原是青藏高原西北缘西构造结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东、西两侧分别为塔里木盆地和塔吉克盆地。帕米尔高原的形成对特提斯海退出中亚及亚洲内陆干旱化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关于其高原形成的时代尚不清楚。塔里木盆地接受了其周围诸多山脉,如西昆仑,天山、阿尔金山及帕米尔等隆升、剥蚀的重要信息,成为解读帕米尔等高原形成时间及构造演化的最佳位置之一。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南缘皮山县克里阳剖面为研究对象,在前人高精度磁性地层
复合力场分选设备是新型高效选矿设备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设备内部形成的多个力场能充分利用矿物间密度、粒度、比磁化率、电导率等物理性质差异达到强化颗粒迁移路径差异的目的,改善分选体系的分选效果,提高分选的选择性。本文在传统重选皮带溜槽的基础上将磁力场与重力场相结合,对皮带溜槽内部流场及矿物颗粒运动、分层规律进行了理论研究,研制了复合力场磁性皮带溜槽。使用处理量0.3t/h的CPL-8030型实验室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