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r、Mo元素对Ti微合金化低碳钢控轧过程组织演变的影响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403379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综合性能优异的钢材需求越来越广。Ti微合金钢由于具有的优良性能,并且钛矿在我国产量丰富价格低廉,一直是微合金钢领域较为热门的微合金钢种。但Ti微合金钢中Ti元素较为活泼,易与杂质元素形成夹杂物,同时Ti C的析出具有较高的温度敏感性,可能导致钢板性能出现波动。本文针对Ti微合金化钢在轧制过程中奥氏体组织晶粒粗大和夹杂物多等问题,添加Zr和Mo元素,研究Zr和Mo元素对Ti微合金钢奥氏体中析出相和轧制过程中奥氏体组织的影响,期望为Ti微合金钢的生产和应用奠定基础。本文通过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应力松弛实验(875、900、925、950、975、1000℃)、双道次压缩实验(875、925、975、1025℃)和多道次热模拟压缩试验,对Ti、Ti-Zr、Ti-Mo及Ti-Zr-Mo低碳微合金化钢的控轧过程组织演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应力松弛实验的结论是Ti-Mo微合金化钢在试验温度范围内的析出孕育期比Ti微合金钢的短,析出开始时间提前了,同时降低了Ti微合金钢的最快析出温度,双道次压缩实验的结论是在975℃以下的热变形工艺中,Mo元素的加入会增加Ti微合金钢的奥氏体静态再结晶激活能,但Mo元素可以使Ti微合金化钢在再结晶长大初期析出;Zr元素的加入能够降低Ti微合金钢的奥氏体静态再结晶激活能。多道次热模拟压缩试验的结论是Ti-Mo微合金化钢在1000℃以上的轧制工艺中,析出相较少,难以阻止奥氏体长大,所以同样高温轧制的条件下Ti-Mo微合金钢奥氏体晶粒尺寸比Ti微合金钢的大。Zr元素使Ti微合金钢的析出相从单一的Ti C颗粒变成了(Ti、Zr)C-Ti C复合型链状析出相,在1000℃以上的热变形工艺中,Zr元素在Ti微合金钢的作用是Zr元素优先和杂质元素结合,使含Zr元素的Ti钢有更多的Ti元素和C元素结合析出,使Ti-Zr微合金钢经过轧制后的奥氏体晶粒比Ti微合金钢的更细小。Ti-Zr-Mo微合金钢在试样奥氏体化期间就有Zr元素析出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而在轧制期间Ti和Mo元素析出形成(Zr、Mo)C-Ti C复合型链状析出相,使析出相数量增加,进一步加强对轧制过程中奥氏体再结晶晶粒长大的阻碍作用,使细晶强化效果更佳。因此Ti-Zr-Mo复合加入,能使Ti钢从铸坯奥氏体化开始到轧制结束奥氏体组织都能得到充分的细化。
其他文献
材料的微观结构决定了材料的性能,对微观组织结构进行多尺度或多级设计,在材料内部引入一种或多种微观梯度结构,避免了由于特征长度突变带来的性能突变,可以有效克服金属强度和韧性的失配问题。如何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获得强度与塑性的理想配合?这是金属材料领域研究者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论文采用单槽恒流模式电沉积技术制备两个类型的异构镍材料:TypeⅠ类型样品:具有层状区域和不具有层状区域交替的微观结
随着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提高,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复合材料受到了持续关注,其中对复合材料的增强改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利用咖啡壳粉增强聚乙烯制备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探索采用多尺度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同时使用三种不同的乙烯基聚合物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苯乙烯(ST))对咖啡壳粉进行表面改性,增强材料的界面结合,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本研究首先以回
自然界中很多生物,如海萤、萤火虫、水母、细菌、腰鞭毛虫、荧光鱿等,都拥有发光的能力。在这些发光生物中,由于海萤和萤火虫的发光效率较高,备受生物学家和化学家青睐。由于海萤和萤火虫结构简单、量子产率高、对环境敏感、光稳定性好、对质子有好的选择性和可逆性等优点,常用作荧光探针材料用于细胞p H的检测。但天然氧化荧光素的发射波长较短,荧光的组织穿透性较差,易被细胞组织吸收,要扩大海萤、萤火虫的应用范围,必
稀土离子掺杂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有着荧光波段丰富、光化学稳定性高、荧光寿命长等优势,近些年在生物医学、三维显示、上转换激光等领域应用广泛。但纳米颗粒中较多的缺陷导致非辐射弛豫几率增大,降低了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效率,限制了其应用。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很多上转换增强策略,然而针对传统三维绝缘型上转换基质,其不利于稀土离子电子跃迁及其发光行为的调控。与之相比,层状半导体具有与二维材料相似而丰富的各向
固着生长的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抵御不利环境的应答机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作为第二信使在植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由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是气体和水分交换的主要通道,也是病原菌入侵植物叶片的重要途径。植物应答病原菌入侵时通过刺激保卫细胞中的ROS产生以促进气孔关闭,这种主动限制病原菌入侵的机制被称为气孔免疫。褪黑素和黄酮醇是植物重要的小
学位
学位
铝毒是酸性土壤中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改良酸性土壤的方法是使用石灰和络合剂,但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研究植物抗铝的生理生化机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耐铝植物品种来提高植物抗酸性土壤中的铝毒能力和持续生产力。本研究以铝抗性丹波黑大豆为实验材料,克隆其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GmSOD)和过氧化氢酶基因(Gm CAT)。构建GmSOD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诱导纯化蛋白,并分析其酶学特性。构建植
本文通过搭建D30TCI柴油机加装DOC和DPF的试验台架,开展了DPF的初步试验,为模型的构建及其可靠性验证提供了基础试验数据,对DPF进行了国6瞬态循环的测试试验,并对DPF进行了破坏性主动再生试验。采用一维热力学软件分别构建了柴油机后处理系统模型和带后处理系统的柴油机整机模型,在考虑灰分沉积的情况下对国6 DPF的基础性能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型,同时研究了灰分和DPF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并对DP
近年来柔性显示技术迅速发展,柔性显示屏是一种有机的用户界面,相比于传统的刚性显示界面它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比如柔性设备能带来真实的“纸张体验”,直观的物理界面容易理解使其具有很高的可用性,而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柔性屏交互技术,使得研究出一套有效合理的柔性交互技术尤为重要。尽管在柔性屏交互技术的相关研究中,已经有研究者对弯曲输入的手势进行了设计,但是他们没有对弯曲和扭曲的输入手势进行相关研究,用等级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