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形式,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其最主要的病因。近十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和研究有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针对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综述主要包括三部分。首先是现代医学药物治疗慢性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新进展。国内外的慢性心力衰竭指南对治疗的基本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物等的作用机制、循证医学证据和适应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近期有学者提出了关于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一些新观点;能量代谢药物可以改善心肌细胞在缺血缺氧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和营养状态等作用使其也可应用于心衰治疗;因为传统药物均存在或轻或重的副作用,近年出现了一些经临床试验证实可以用于抗心衰的新型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如肾素抑制剂、Ⅰ抑制剂、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钠利尿肽、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增敏剂、istaroxime等;一些正在研究中的药物,现有依据尚未完全支持其用于治疗心衰,如中性内肽酶抑制剂、腺苷受体拮抗剂、生长激素等,还有一些药物在理论研究阶段或动物研究中发现可能具有抗心衰作用,如肌球蛋白激活剂、炎症细胞因子受体拮抗剂、激素替代治疗等,这些药物为心衰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和途径;还有如他汀类降脂药等虽无心衰适应症但研究证明与其他药物联合作用可能获益的药物,本文针对这些药物抗心衰作用的机理、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论述,最后简要的论述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以及其与收缩性心力衰竭在药物治疗上的不同点。第二部分是中医学对慢性心衰的认识。中医学对慢性心衰的认识逐渐加深,中药在心衰治疗中有很大的优势。关于心衰的病因病机论述甚多,观点基本一致,认为心衰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疾病,以气虚阳虚为本,以血瘀、水饮内停为标。心衰多以八纲结合脏腑辩证来分型,但辩证分型不同报道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参考对文献和名医经验的总结将其归为6种。单味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和动物实验发现中药具有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作用,为中药治疗心衰提供了理论依据,随后论述了汤剂、注射剂、胶囊制剂等不同剂型的中药与心衰治疗相关的临床报道和研究。最后的部分是对中西医治疗冠心病心衰的展望。分别总结了中、西医治疗心衰的优势、不足之处和今后应该进一步深入探讨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