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对虾养殖池中分离到高效脱氮盐单胞菌(Halomonas sp.)、弧菌拮抗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及芽孢杆菌(Bacillus sp.)各1株,将芽孢杆菌联合碳源添加到生物絮团对虾养殖水体中进行了养殖效果观察,采用生物絮团投喂沙蚕、卤虫,评价了生物絮团的营养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一株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在生物絮团对虾养殖中的应用从对虾养殖池中分离到1株细菌(编号2013042402,简称菌株02),分别用16S rDNA序列比对法和细菌全细胞脂肪酸气相色谱法对该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02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为探讨该芽孢杆菌在生物絮团对虾养殖中的使用效果,试验分别设置加菌加糖组(菌株02 2.0×104CFU/mL、蔗糖量为饵料的70%)、加菌组、加糖组(生物絮团组)及空白对照组,研究了菌株02对养殖水质(温度、盐度、溶氧、pH、氨氮及亚硝基氮)、对虾存活率及水体中主要菌群组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菌加糖组能显著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基氮浓度,提高对虾存活率。生物絮团对虾养殖系统中添加芽孢杆菌,能够改善菌群结构,抑制弧菌生长。2一株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优化以玉米粉、麦麸、红糖、豆粕、花生粕、尿素等为原料,发酵一株芽胞杆菌,通过C/N比筛选最佳发酵培养基成分,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该芽孢杆菌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20g/L,红糖20g/L,豆粕粉9g/L;最优的发酵条件为装液率0.3,初始pH值7.0,培养温度31℃;生长曲线的结果表明54h时为总菌数收集的最佳时间,总菌数达到2.83×109 CFU/mL,78h时为芽孢收集的最佳时间,芽孢数达到7.07×108 CFU/mL。通过对该芽孢杆菌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可有效降低使用成本、提高活菌产量,为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3对虾养殖池中一株高效脱氮菌的分离鉴定及环境因子对其脱氮效果的影响从生物絮团对虾养殖池中分离到一株具有高效脱氮特性的菌株(编号2013092004,简称04),分别用蔗糖、丁二酸钠、葡萄糖、柠檬酸钠、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研究了碳源种类对菌株04脱氨氮效果的影响;以蔗糖为碳源、氨氮为氮源,研究了不同碳氮比、初始pH、盐度对菌株04脱氨氮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适条件。同时研究了氨氮浓度及亚硝酸氮浓度对菌株04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04在以蔗糖为碳源、C/N>15、初始pH 7-9、盐度5-45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脱氮效果;24h对浓度30mg/L氨氮的去除率达89%,对浓度40mg/L亚硝酸氮的24h去除率高达100%;生物安全试验表明,菌株04对对虾表现出较好的安全特性。分别用细菌全细胞脂肪酸气相色谱法和16S rDNA序列分析比对法对该菌进行鉴定,表明菌株04为一种盐单胞菌(Halomonas sp.),研究结果对该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4对虾养殖池中一株弧菌拮抗菌的分离鉴定从对虾养殖池中分离到1株编号为2013082515(简称菌株15)的菌株,以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哈维氏弧菌(V.harveyi)和副溶血弧菌(V. parahaemolyticus)为指示菌,分析了菌株15对指示菌的抑菌效果及最低抑菌浓度,同时分析了菌株15对其他7株弧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菌株15对3株指示菌均具有抑菌效果,对鳗弧菌、哈维氏弧菌及副溶血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104CFU/mL、2.5×105 CFU/mL、2.5×105 CFU/mL;对其他弧菌也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采用注射及浸泡感染方法分析了菌株15对对虾的生物安全性,结果表明在高浓度时菌株15对对虾具有潜在毒性。分别用细菌全细胞脂肪酸气相色谱法和16S rDNA序列分析比对法对该菌进行鉴定,表明菌株15为一种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5生物絮团对虾养殖池中絮团物的回收再利用本实验用生物絮团投喂沙蚕、卤虫,从存活率和体重增长方面来评价微生物絮团的营养效果。絮团组沙蚕存活率高于饵料组,并显著高于对照组;絮团组沙蚕平均体重低于饵料组,但显著高于对照组;絮团组卤虫存活率显著高于饵料组和对照组。由此得出,用对虾养殖池中产生的生物絮团投喂沙蚕、卤虫,具有一定的效果,为絮团物的回收再利用提供一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