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MMP-9的表达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以及传统中医药疗法“祛风活血通络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患者血清MMP-9含量的影响,评价传统中医药疗法“祛风活血通络法”参与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48例Hunt-Hess分级为Ⅰ-Ⅳ级的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4)和治疗组(n=24),对照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加尼莫地平、传统中医药疗法“祛风活血通络法”治疗,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两组患者发病后第2、4、6、8、10、12、14天血清中MMP-9的含量,同步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动脉瘤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观察脑梗死的发生率;随机选取来我院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4例作为健康组,测定血清MMP-9的含量,然后和对照组、治疗组相比较。
结果:1.健康体检者之间血清MMP-9含量无明显差异(P=0.653),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MMP-9含量相较于健康人群显著上升(P<0.05);2.aSAH患者一般在发病后第4~6 d出现明显的脑血管痉挛,第8~10 d痉挛达到高峰,然后逐渐缓解,至14 d左右基本恢复正常。同时血清MMP-9含量在发病后第2~4天明显上升,于6~8 d达到顶峰,然后开始缓慢下降,至14天时仍稍高于健康人群,与脑血管痉挛存在高度一致性(P<0.01),MMP-9含量的增加与脑血管痉挛程度呈正相关(P<0.05);3.治疗组MMP-9含量以及脑血管痉挛程度在发病后4~6d、8~10 d时均较对照组低(P<0.05);4.对照组共发生脑梗死3例,脑梗死发生率12.5%;治疗组共发生脑梗死2例,脑梗死发生率8.4%,两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MMP-9的含量与CVS程度呈正相关,推测MMP-9参与了CVS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2.监测血清MMP-9的含量可以预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3.传统医学“祛风活血通络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相较于单纯尼莫地平疗法可以降低血清MMP-9含量,并改善脑血管痉挛程度,推测“祛风活血通络法”可能通过抑制血清MMP-9活性而改善脑血管痉挛;4.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48例Hunt-Hess分级为Ⅰ-Ⅳ级的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4)和治疗组(n=24),对照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加尼莫地平、传统中医药疗法“祛风活血通络法”治疗,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两组患者发病后第2、4、6、8、10、12、14天血清中MMP-9的含量,同步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动脉瘤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观察脑梗死的发生率;随机选取来我院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4例作为健康组,测定血清MMP-9的含量,然后和对照组、治疗组相比较。
结果:1.健康体检者之间血清MMP-9含量无明显差异(P=0.653),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MMP-9含量相较于健康人群显著上升(P<0.05);2.aSAH患者一般在发病后第4~6 d出现明显的脑血管痉挛,第8~10 d痉挛达到高峰,然后逐渐缓解,至14 d左右基本恢复正常。同时血清MMP-9含量在发病后第2~4天明显上升,于6~8 d达到顶峰,然后开始缓慢下降,至14天时仍稍高于健康人群,与脑血管痉挛存在高度一致性(P<0.01),MMP-9含量的增加与脑血管痉挛程度呈正相关(P<0.05);3.治疗组MMP-9含量以及脑血管痉挛程度在发病后4~6d、8~10 d时均较对照组低(P<0.05);4.对照组共发生脑梗死3例,脑梗死发生率12.5%;治疗组共发生脑梗死2例,脑梗死发生率8.4%,两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MMP-9的含量与CVS程度呈正相关,推测MMP-9参与了CVS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2.监测血清MMP-9的含量可以预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3.传统医学“祛风活血通络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相较于单纯尼莫地平疗法可以降低血清MMP-9含量,并改善脑血管痉挛程度,推测“祛风活血通络法”可能通过抑制血清MMP-9活性而改善脑血管痉挛;4.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