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四性为平,五味为甘,归心经治心气不足,归脾、胃经主脾气虚证,归肺经治疗喘咳等证。甘草临床多用蜜炙品,酒蒸、酥炙品则鲜见于各炮制著作和规范,炮制方法现代继承太单一,极大的局限了临床使用的选择性。因此,尚需对其炮制方式及其作用来全面深入的对比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酒蒸、酥炙甘草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推究古今差异的炮制方法对甘草的影响,为进一步呈现甘草“补脾益气”合理的炮制方式提供基础。方法及结果:本课题采用化学和细胞学相结合,以酒蒸、酥炙法研究甘草,初步研究炮制工艺并建立饮片质量的标准,再对物质基础及药效学对比评价研究。1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梳理传统国药甘草炮制的古今方式以及功效的差异,揭示中药甘草的历史和当代炮制情况。历朝甘草炮制古籍的考据成果标明:清及清以前甘草加辅料炮制有众多炮制方法的记载,其中载有酒、酥炙者和蜜炙者各占7%左右;现代炮制规范仅继承有生甘草和蜜制甘草2种,余下诸多古法,未见记载。2在以上考证的根本上,进行甘草酒蒸、酥炙的炮制工艺探索。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以加水体积、加酒比例、闷润时辰、闷润温度、蒸制时间为酒蒸甘草的考察因素,以黄油比例、炒制时间、锅底温度为酥炙甘草的考察的要素,以炮制饮片外观性状、甘草苷、甘草酸含量结合浸出物含量为考察指标,用综合加权进行评分来选出甘草酒蒸、酥炙最优的炮制工艺,并进行工艺验证。初步建立的甘草酒蒸工艺是:每100kg药材加入酒水100L(黄酒体积:总液体体积=60:100),常温闷润时间4h,蒸制时间2h,取出烘干。初步建立的甘草酥炙工艺是:100kg甘草饮片加入0.3倍(30g)酥油置热锅中融化,锅底的热度140℃,炒至时间25min,取出烘干。3采用现代分析方法,对酒蒸、酥炙甘草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甘草酒蒸、酥炙炮制饮片质量标准。显微鉴别中,酒蒸甘草、酥炙甘草都具有晶纤维、木栓细胞、具缘纹孔导管等显微特征;薄层鉴别结果显示,酒蒸甘草、酥炙甘草都在与对照品和对照药材色谱对应的位置上,呈现相同的荧光斑点。分别测定酒蒸甘草样品14批:水分为2.59%~4.62%,总灰分含量为2.13%~6.62%,酸不溶性灰分0.72%~1.67%,甘草苷的含量为0.35~1.68%,甘草酸的含量为3.21~7.27%;分别测定酥炙甘草样品14批:水分为2.59%~4.01%,总灰分含量为2.72%~6.06%,酸不溶性灰分0.89%~1.65%,甘草苷的含量为0.25~1.55%,甘草酸的含量为2.69~6.49%。4建立甘草饮片的指纹图谱,并对炮制前后的照图谱进行比对,分析它们的化学成分变化。甘草炮制后都有共有峰的减少。后面随机抽选3批药材单独将酒甘草、酥甘草与生甘草相比较,结果显示酒蒸、酥炙甘草都出现或消失了一些峰,许多共有峰峰面积变化较大,其中2批药材的酒蒸、酥炙炮制品在2.19~2.32min的峰面积都显著增加,说明与生甘草相比,炮制后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5采用细胞学方法,对甘草不同炮制品种免疫增强的药效学进行对比研究。对甘草炮制前后免疫增强活性比较,发现与Con组比较,生甘草处理组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活力极显著地增长;而与生甘草处理组比较,酒甘草处理组没有显著性,酥甘草处理组和蜜甘草处理组都极显著。结果说明酒甘草处理组巨噬细胞的吞噬中性红活力极显著增加。结论:综上,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甘草酒蒸、酥炙的炮制方法历史悠久、使用率高,值得利用现代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初步确立了酒蒸、酥炙的炮制工艺条件,并建立了饮片的质量标准;建立了甘草指纹图谱条件,并对炮制前后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发现酒蒸甘草和酥炙甘草都可以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活力,能增加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