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存在大量未被有效利用的中低温热能,如地热、太阳能集热、工业余热等。采用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对此类热能进行利用可以缓解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问题,提高能量利用率。循环工质根据组分的不同分为纯工质及混合工质,针对变温热源采用非共沸混合工质可以优化蒸发器换热温度匹配,而针对潜热为主的热源,采用纯工质可以获得更好的蒸发器换热温度匹配。本文针对变温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77606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存在大量未被有效利用的中低温热能,如地热、太阳能集热、工业余热等。采用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对此类热能进行利用可以缓解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问题,提高能量利用率。循环工质根据组分的不同分为纯工质及混合工质,针对变温热源采用非共沸混合工质可以优化蒸发器换热温度匹配,而针对潜热为主的热源,采用纯工质可以获得更好的蒸发器换热温度匹配。本文针对变温热源驱动的ORC系统混合工质筛选难题,以系统(?)效率为热力学优化指标,建立了 ORC系统热力学模型及热经济性模型,研究了闭口热源与ORC系统的热耦合特性。结果表明热源温降对混合工质筛选有重要影响,根据热源温降区上下界公式可将热源温降划分为小热源温降区、过渡区、大热源温降区。大热源温降与小临界温度工质匹配较好,小热源温降与大临界温度工质匹配较好;最终形成了对应闭口热源不同温降区域的ORC系统非共沸混合工质筛选准则,这一准则在热源侧根据热源进口温度与夹点温差差值确定优选工质临界温度,冷源侧根据温度匹配确定了工质最佳冷凝温度滑移。为验证不同热经济性指标的一致性,本文采用4种常用的热经济性指标对开口热源和闭口热源两种热源类型下的ORC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和热经济性分析,验证了对应热源下混合工质筛选准则遴选出的工质对应系统热经济性的优劣;结果表明开口热源下基于热力学筛选准则的优选工质具有较高的(?)效率但热经济性表现为次优,在所有计算工质中热经济性能处于中间水平,闭口热源下基于热力学筛选准则的优选工质则兼具有良好的热力学及热经济性能。针对热源类型的多样性,以利用潜热为主的热源为目标,对200℃危废锅炉富裕饱和蒸汽驱动ORC系统进行了研究。发现饱和蒸汽潜热显热比(4.49)与ORC工质潜热显热比(0.42-0.98)的不协调是造成系统换热温度失配,产生较大不可逆损失的主要原因。为解决饱和蒸汽恒温放热使蒸发器预热段产生较大的换热温差的问题,采取了为热源补充饱和水的方式调整热源潜热显热比,当热源潜热显热比与工质相同时,热源温降曲线与工质温升曲线达到最佳贴合,系统容量在热效率不变的情况下等到了提升,增大了净输出功,如R113在热效率为17.9%的情况下净输出功由1180.87kW增加至3193.81kW,增加170%,但同时由于增大了热源(?)损失导致(?)效率降低,由46.7%降低至45.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优化出口温度的方式降低补充热水带来的热源(?)损失,可将系统(?)效率由45.6%增大至51%。增加前置汽轮机方式中工况2具有最高热效率及(?)效率分别为23.34%及66.2%,净输出功为 1674.59kW。以太阳能槽式集热作为补充热源饱和水的热量来源,研究了太阳直射辐射强度(DNI)的变动对ORC系统循环构型及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ORC输出功与DNI具有相同变化趋势,toluene及benzene具有最高的输出功,(?)效率的波动根据工质潜热显热比分为平缓变化、大幅变化和介于两者之间三种情况,当工质潜热显热比小于0.433时为平缓变化,大于0.96时为大幅变化,大于0.433且小于0.96时波动情况介于两者之间。最后对采用R113为循环工质的ORC系统与槽式集热器进行了耦合稳态模拟,在考虑实际压降的情况下系统输出功有所降低,这一差距随着太阳直射辐射强度的增加而扩大,由8时30分至12时30分DNI增大179%,输出功差值增大了 2774%。
其他文献
第四代反应堆国际论坛推选了六种候选的反应堆堆型,其中快堆占三种。快堆作为先进核能系统,其设计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更高,快堆堆芯物理计算是快堆设计的基础,其结果为快堆的设计提供关键堆芯物理参数。堆芯材料相关核素的截面数据是快堆堆芯物理计算的基础输入参数,是直接影响堆芯关键物理量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快堆用截面数据的精度,是保障快堆物理计算结果精度的关键。本论文基于华北电力大学IRPS实验室两
油页岩原位热采耗热量巨大,为降低开采过程中的化石能源消耗,同时降低油页岩的生产成本(PC),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太阳能间歇供热进行油页岩原位开采的方法,并对系统及其运行策略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在系统建模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油页岩开采模型和网格划分方法,模拟计算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得到提高。分析不同加热方式(纯太阳能间歇加热和天然气或天然气辅助太阳能连续加热)下油页岩层的温度分布和产油
球床反应堆是一类安全先进的核能系统,它能够用于高效地发电和提供高温过程热,并且具备不停堆连续换料的优势。对于球床反应堆而言,精确的物理仿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但是,由于球床反应堆的几何结构比较复杂,从而给物理仿真造成了很大困难,特别是对于传统的确定论方法。在本文中,采用了具有较强几何描述能力的蒙特卡罗方法,对于球床反应堆进行了精细建模研究。首先,本文对于中子输运的蒙特卡罗方法和程序以及球
在设计时,反应堆需要考虑非基准事故以及极限事故对反应堆造成的影响,例如一回路破口事故,失流事故等以确保事故工况下反应堆的安全。在这些工况下需要散热,通过冷却剂将其余热量带出,并以气体的形式进行排放。虽然液化会减少核素含量,出口位置仍然需要过滤器进行清理。本文是采用多通道微流体惯性过滤器对颗粒进行过滤。由于设计在初期阶段已经完成,该设计为探索在微流体状态下过滤效果以追求更好的过滤效率。本文依托过滤器
核能的发展对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实现低碳环保具有显而易见的战略地位,而日益增多的乏燃料限制着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在加速器技术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分离-嬗变技术成为最优核废料处理技术,ADS则被认为是乏燃料后处理的最理想工具。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有大量的基础科学问题有待解决,核材料问题与成本问题尤为突出,而采用电子加速器来驱动次临界系统的技术路线因电子加速器技术成熟、设备成本较低而受到关注。在电子
超临界水堆(Supercritical Water Reactor,SCWR)是国际上选用的四代堆型六种中的唯一水堆,因其具有系统简单、经济性好、安全性好、热效率高及技术继承性好等优点而引起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关注。超临界水在管道中流动运行时,由于流体本身的纯净度问题及流体对管道的腐蚀作用等原因,超临界水管道中会形成一定量的纳米颗粒。这些纳米颗粒的存在会改变超临界水的流动换热特性,对超临界水堆正常稳定
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的持续增长以及异质能量转化设备技术的提高,电力、天然气和供热系统等异质能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加强,综合能源系统引起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重视。水不仅是能源生产和转化过程中最必需的物质之一,还作为媒介实现了配水网与综合能源系统深度耦合。应当指出,水资源的价格、充裕性等将直接影响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益,为此,亟需探究配水网与综合能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优化协调运行
2018年“21号文件”的出台,给近几年的中概股回归热潮中的红筹企业提供了新的选择。2019年科创板的实施意见与“21号文件”结合,允许红筹企业(包含VIE架构)能够直接登陆科创板且试点注册制。该红筹企业相关的实施意见也在2020年得到了具体的落实,有连续三家红筹企业成功在科创板登陆上市。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首先是对红筹企业、科创板的相关文献与理论进行了回顾与梳理。接着对红筹企业的回归路径与回归动因
伴随粒子成像(Associated Particle Imaging,API)技术基于氘氚反应产生的α粒子和中子之间的时间和空间相关性,进而利用时-空符合技术,可以消除大部分散射中子和环境中γ本底的影响,使其在特殊核材料、爆炸物、毒品以及生物武器等进行(三维)成像检测中具有较好的信噪比,由此,该技术被认为是目前高效的反恐手段之一。本团队所研发的API系统硬件主要分为四部分:中子发生器、伴随α粒子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