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观念作为西方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洛克、贝克莱及休谟等经验主义哲学家都对“自我”观念进行过重点论述。虽然同为经验主义立场,休谟在实体问题上却走得更远。不同于洛克与贝克莱对心灵实体的保留,休谟彻底取消了“实体”这个哲学概念,认为“实体”既无基础也不可理解,也因此不仅取消了物质实体,也取消了心灵实体。基于他的知觉原子论,休谟对“自我”的界定是知觉的集合体,或者一束流动的知觉。休谟对“自我”的实体性存在的否定是其彻底经验主义的必然结果,然而他却遭遇了心灵实体被消解以后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自我同一性问题。将心灵等同于知觉集合体,使得心灵既不具有单纯性也不具有时间中的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成为无法被证明也没有相应印象基础的一种想象的虚构。可即便如此,“自我同一性”仍然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信念,因此休谟从自然主义的立场出发解释了这种对“自我同一性”的信念的来源。可是休谟的这种自然主义解决并没有令许多哲学家满意,甚至他自己也意识到问题仍然存在。引起无数纷争的“自我同一性”问题从其诞生就使得无数哲学家为其着迷,而帕菲特在《理与人》一书中以更极端的思想实验使得这个问题在现代科技前景下更为突出而紧迫,而他试图在其还原主义的基本立场下用关系R对其进行替代,达成对这一问题的消解。本文试图从贝克莱批判抽象观念入手,因为对抽象观念的批判是消解实体概念的核心,而休谟正是在延续贝克莱对抽象观念的批判基础上展开对整个实体哲学的消解。本文围绕“心灵实体”与“自我同一性”这两大关键词,展开休谟对“自我同一性”何以成立、何以理解的理论阐发,旨在探究休谟的批判性“实体观”对“自我同一性”产生的影响——当实体消除以后“自我同一性”遭遇的冲击和面临的困境,并借帕菲特对“自我同一性”问题的消解进行问题反思。因此,本文将按以下结构进行研究:一、休谟对抽象观念的批判:从其反抽象理论的思想渊源以及批判抽象观念的过程进行阐述;二、休谟对“心灵”实体的批判:通过印象与观念理论对其实体概念进行分析并作为基础,以把握休谟否定心灵实体的论证过程;三、对“自我同一性”问题的分析:凭借休谟对“自我”实体的驳斥解构“自我同一性”,从肯定及否定两个方面梳理出其“自我同一性”的两个维度,并对其理论困境进行分析;四、对“自我同一性”的反思:通过梳理帕菲特在《理与人》一书中提出的思想实验以及对问题的解决——以关系R来替代曾经至关重要的“自我”并消解“自我同一性”问题,反思“自我同一性”问题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对其理论的探析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些许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