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联合hADSCs对脂肪颗粒移植成活率影响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dier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探讨中药丹红注射液(Danhong injection,DH)联合人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DSCs)对脂肪移植动物模型移植脂肪颗粒(adipose granu1e,AG)成活率的影响,寻找提高自体脂肪移植(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AFT)成活率的新方法。方法:1处理脂肪组织,分离并体外培养hADSCs;对培养得的第三代hADSCs运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相关抗原检测,通过研究其相关抗原表达情况确定细胞性质。2制作AG并据干预因素不同分成四组,A组为单纯AG组、B组为AG+hADSCs组、C组为DH+AG组、D组为DH+hADSCs+AG组。实验裸鼠随机分组,每组6只,运用脂肪颗粒注射填充法构建脂肪移植裸鼠动物模型;后AB两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D两组每日注射等量DH。移植术后15 d、30 d每组分别处死3只裸鼠,测量移植物体积,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物纤维增生情况和新生毛细血管数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法(Immunohistochemistry sections,IHC)检测移植物血管的密度值。结果:1.hADSCs培养7-9 d后培养瓶中见到有大量梭形细胞,14 d左右见梭形细胞呈旋涡状或束状。原代细胞达到80%融合时进行传代。用流式细胞术对第三代hADSCs进行相关抗原检测:表明CD29、CD44、CD90的表达率均在92%以上;CD31、CD45、CD146阳性率均小于6%(Fig.5),是几乎不表达的,证明该实验中所培养的细胞确实是h ADSCs。2.移植术后15 d,可见移植物表面含少量毛细血管的包膜形成,四组对比:D组移植物新生毛细血管最多,A组最少,B、C两组介于A、D之间。移植术后30 d,对移植物的体积比较:A与B,A与C,A与D,B与D,C与D之间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D组最大,A组最小,B、C两组介于A、D之间。3.对移植术后15 d移植物血管密度值进行两两比较,A与B,A与C,A与D,B与D,C与D之间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B与C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D组最高,A组最低,B、C两组组介于A、D组之间。结论:DH与h ADSCs双因素联合协同自体脂肪移植,优于单因素干预,动物模型脂肪移植物成活率提高,且移植物周围新生毛细血管的密度更大。
其他文献
病理生理学是人们认识疾病、战胜疾病的重要理论体系,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然而,因其理论机制复杂,知识覆盖面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普遍对其望而生畏。因此,如何采取
分析化学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采用学生分组的实施方法,首先通过文献检索研读与分析,综述已有的实验技术,提出小组的实验方案。其次组员与教师一起对实验方案中的难点与关键技
创新思维的形成与教师强烈的培养意识和科学的培养手段有极大关系。在开展神经科学基础的过程中,通过课程设置、课程授课内容的选择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启迪。在延伸的第二
采用两种常用的粒度反演方法—正则化和Chahine算法,对90nm与250nm单峰分布、50nm与200nm双峰分布、100nm与300nm双峰分布的模拟动态光散射数据,以及105nm、300nm标准颗粒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