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与清初诗人群体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wei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藩之乱是清廷立国之后遭受的一次重大统治危机,是其巩固统治、彰显武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对清初诗人与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章通过对三藩之乱所波及的东部、中部以及西部不同省份文人的创作情况加以分析,整体回顾三藩之乱对清初文人直接造成的影响。旨在说明突如其来的战乱对文人心态、诗歌创作等方面所产生的诸多影响,在此基础上,揭示清初诗人在围绕重大历史事件方面所展示出的诗歌风貌。
  第二章探究三藩之乱与清初遗民社会变迁。遗民对明王朝叛臣所掀起的战争持有批判、观望与支持等不同态度。其中,虽然部分遗民闻变即起,深入反清一线,但双方难以调和的矛盾致使双方分道扬镳。随着清廷陆续削平反叛势力,遗民武力反清的希望更为渺茫。在反清失败的背景下,诗僧东皋心越选择远赴扶桑,终身不返,这也为其侨居日本期间的诗歌作品奠定了抒写旅愁,忧思故国的基调。最后,遗民作为清初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相关诗歌创作也显示出特定的时代内涵。
  第三章论述平叛文人的军旅体验及其审美观照。三藩之乱的平定过程中,数以千计的文人投身军旅,诗人阅历得以增长的同时,诗歌创作的视野也随之扩大。平叛文人在其军旅生涯中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文学活动,维系并扩大着自身的文入网络。通过文与武,家与国,满与汉等不同视角,分析从军诗人的现实处境以及诗歌创作表现出的复杂心态。
  第四章聚焦三藩之乱期间江南寓居文人群体。相较于周边动荡的局势,三藩之乱期间,江南地方社会的安定有序与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其成为战乱期间侨居文人集聚的区域。避难侨居文人诉说着战乱带来的离愁别绪,为江南诗坛注入了强烈的时代之感。随着侨居生活的日益稳固,他们作为地方文坛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断推动地方文坛的发展。
  第五章分析京城文人在三藩之乱背景下的相关活动以及创作情况,首先在政治空间之下,聚焦三藩之乱期间康熙本人的创作活动,以及戡乱成功后围绕国家武功的书写浪潮,探求国家认同在诗歌创作方面上的集中体现。其次,聚焦公共空间之中的文人互动与情感交流。最后,在乱后补试的背景下,探究词臣乔莱典试广西期间的诗歌创作风貌。
  第六章选取三藩之乱期间具有代表性的个案,探究具体事件与诗坛同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其中,方象瑛征求“健松斋”题咏、清初诗坛的赠郝现象以及《萱圃录》中对吴氏割股事件的书写,均与三藩之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得到了诗坛同人的普遍关注,并在相关创作中折射出丰富的情感内涵与文化意义。
其他文献
《水经注》是一部地理名著,但因书中记载了大量地名,因此也是一部地名学著作。郦道元在解释地名渊源的同时,既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当地秀美的景色,又旁征博引,详实地记述了各地的名胜古迹、神话传说、风土人情,也不失为一部文学名著。《水经注》中记载的地名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包含范围甚广。在河川方面,不仅记载了江河川渎的名称,还记载了一些伏流、水口、河曲、瀑布等的名称;在山岳方面,不仅记载了大量峰峦山岭的名称,还
学位
新世纪以来,陕西“70后”女作家对陕西文坛历来所坚守的“乡土书写”“宏大叙事”呈现出了突围式的改变,在题材、主题、叙事方式的选择上呈现出“继承与创新”的特点。论文以周碹璞、唐卡、吴文莉三位“70后”女作家为例,通过对其作品的解读,分析,来印证这一系列的变化。除引言、结语外,正文部分分为四章展开论述。  第一章,对新世纪陕西“70后”女作家长篇小说所呈现的变化做整体的论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题
1980年代和新世纪是宁夏小说创作史上的两个高潮期。宁夏小说面貌的完全改观始于80年代,较之它此前的任何历史时期,都是极大的飞跃。这一时期宁夏小说作家们凭借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坚定的文学信念以及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深沉的爱与责任感,在中国文坛上发出了“宁夏声音”。  本论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试图对这一时期小说中蕴含的生命意识以及小说家的创作心理进行分析。论文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对1980年代中国小说创
郭楷(1760-1840),字仲仪,号雪庄,凉州府武威县(今甘肃武威县)人,是清代乾嘉时期关陇文坛的成员之一,也与这一时期文坛的诸多重要人物交好。有《梦雪草堂诗稿》《梦雪草堂续稿》传世。本论文在对郭楷《梦雪草堂诗稿》《梦雪草堂续稿》进行整理的基础上,通过检索与郭楷相关的文献资料,立足其作品,对郭楷生平、家世、交游等内容进行考证,对其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研究。  论文主要分引言、研究篇、整理篇、结
截止2019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总数达7.59亿人,在如此庞大的网络视频展演与消费资源中,短视频作为极具特色的资源载体异军突起,不仅使行业获利颇丰,同时生成了千奇百怪的风格和越发专业的品类内容,其中,男性网红性别反串便是短视频内容品类中较引人瞩目类型之一。在我国.性别反串表演从最早作为传统戏剧中的表演手法,流变成为具有娱乐化、草根化特征的网络视频展演方式,成为了一种大众的个性化表达方式。木文立
民间生活故事是民众在生活中口耳相传的文学创作,作为民间故事的重要类型,其生成与流传有着稳定的母题情节和叙事结构,同时又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质。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故事类型研究和比较故事学等研究方法,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宁夏卷》和《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北卷》为研究对象,选取宁夏157篇和河北91篇民间生活故事,按照母题情节对宁夏和河北两地的民间生活故事的类型进行比较,探讨
《宁夏出差日记》系稿本,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为清道光十八年(1838)佚名作者自京城至宁夏赴任沿途所记日记,也是已知清代唯一一部目的地为宁夏的行程日记。是书所记京城至宁夏路线、沿途历史古迹、赴任事宜等内容对研究清代京城、宁夏两地交通,途经各地历史地理以及清代官员赴任问题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以《宁夏出差日记》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结合各类文史资料,对《宁夏出差日记》进行深入研究。具体来说
固原市彭阳县遗存有大量的清代契约档案,这些资料作为民间社会的法律文件,是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在基层社会运作的直接反映,具有真实性和原始性,可对政书、典章、史志等公私文献做有益的补充。本论文拟对《彭阳清代契约档案》所收录的清代彭阳地区的契约档案做整理与研究。  文章分整理篇与研究篇两个部分。研究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介绍《彭阳清代契约档案》的主要内容,对该书进行重新分类;梳理彭阳清代契约档案
都穆(1459-1525),字玄敬,又字元敬,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中期一位重要的学者。有《游名山记》《使西日记》《金薤琳琅》等作品传世。  笔者的研究成果主要由“研究篇”“整理篇”两部分组成。“研究篇”内容包括:第一,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之上,整合涉及都穆的主要史料,对都穆年谱、家族谱系进行考述,以此作为对都穆其人评价的主要依据。第二,从传统文献学的视角出发,梳理《使西日记》的文献著录情况,
中日甲午战争是十九世纪末期清朝经历的重要一役。清朝战败,日本战胜的结局对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震颤,不仅如此,亚洲的历史发展,甚至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均受到影响,因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甲午战争所促生的数量众多的诗、文、词、小说作品,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民族情感,是中国近代御外侮文学中的灿烂篇章。诗歌无疑是甲午战争文学所有体裁中数量最为庞大,反映面最为广泛的作品。然而目前学界对甲午战争诗歌的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