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2000年和2005年中国大陆部分市级医院放射治疗设备、乳腺癌收治情况和术后放射治疗模式的情况,观察两年度间的差异,并分析其改变的可能原因。[方法与材料]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深圳人民医院和厦门中山医院,通过问卷调查了解2000年和2005年度各医院放射治疗科设备及人员和各医院乳腺癌收治情况,并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000年度和2005年度各医院平均有直线加速器台数1.25台和1.5台、钴60机1台和1台、近距离治疗机0.75台和0.5台、常规模拟机1台和1.25台、CT模拟机0.25台和0.5台、TPS 0.75套和0.75套,平均有工作人员数43.75人和60.5人,2005年度比2000年度直线加速器、常规模拟机、CT模拟机各增加20%、25%、100%,工作人员增加38.3%。2000年度和2005年度各医院平均住院乳腺癌人数分别为155例和253.5例,增加63.5%;新诊断乳腺癌病人数平均115例和203例,增加76.3%;乳腺癌放射治疗人数平均55例和129.5例,增加135.5%。获得两年度乳腺癌放射治疗病案记录126份、139份,其中保乳术后放疗者分别为7%和10%,根治术后放疗者分别为75%和66%,P<0.005。对于2000年度和2005年度的保乳术后患者,保乳术后放疗距手术时间≤4周者分别为43%和23%;两年度均常规照MV级X线切线野射残乳至4500-5000cGy并局部MeV电子线加量至6000-6600cGy;两年度锁骨上及腋顶区的照射率分别为89%和87.5%(P=0.9),均采用MV级X线单野照射,剂量照射为4500-5000cGy的样本分别有78.5%和100%(P=0.444);两年度全腋窝照射率分别为33.3%和64%(P=0.27),均为与锁骨上区大野加腋后补量照射至4500-5000cGy;内乳区的照射分别为66.7%和28.5%(P=0.102),Mv级X线切线野内照射分别为83.3%和75%(P=0.19),剂量照射为4500-5000cGy的样本分别有83.3%和100%(P=0.41),内乳区照射率、射线选择及内乳区剂量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对于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者,胸壁照射率两年度分别为89.1%和95.8%,剂量为4500-5000cGy的样本95.6%和95.2%,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358和1.00);两年度锁骨上及腋顶区照射率分别为98%和100%,均采用MV级X线照射,剂量为4500-5000cGy的样本分别为87.1%和93.4%,无统计学差异(P=0.150);两年度全腋窝照射率分别为49.5%和52%(P=0.653),剂量为4500-5000cGy者95.7%和97.9%(P=0.985),均无统计学差异;两年度内乳区照射率分别为77%和32%(P<0.001),使用MeV级电子线照射者分别为42.5%和93%(P<0.001),剂量为4500-5000cGy者86.1%和96.6%(P=0.242)。[结论](1)所选医院2005年度与2000年度间放射设备、人员变化不明显,但乳腺癌治疗能力显著增加;(2)国内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开展极少,2005年较2000年有增加,保乳术后放射治疗模式的变化主要在于内乳区的照射有减少的趋势,更符合美国2002《乳腺癌保乳治疗标准》;(3)根治术后放射治疗是国内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模式,但其比例在2005年较2000年有下降,根治术后的放射治疗模式方面的变化主要是内乳区照射的减少和胸壁及内乳区MeV电子线应用的增加,这些变化使2005年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模式比2000年更符合ASCO指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