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压力性损伤早期防护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入住某三甲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科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压力性损伤早期防护的护理方法。由责任护士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的例数、伤口分期、部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的一般情况、压力性损伤发生的例数、分期、部位、伤口的情况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 3.1双录入检错,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3.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经正态性检验,此次研究中调查表评分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描述连续性变量;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两组间调查表评分差异;比较变量间的分布差异采用?~2检验。两独立样本发生率的比较采用Z检验;多因素回归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的检验中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干预组60例患者中,共发生压力性损伤31例,占51.7%,其中压力性损伤1期的患者21例,占35.0%,压力性损伤2期的患者10例,占16.7%;未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患者29例,占48.3%;对照组60例患者中,共发生压力性损伤50例,占83.3%,其中压力性损伤1期的患者27例,占45.0%,压力性损伤2期的患者23例,占38.3%,未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患者10例,占16.7%。干预组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的脑卒中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机械通气、大小便失禁、感觉功能障碍、营养不良、休克、潮湿环境、压力、摩擦力、剪切力的脑卒中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剪切力、摩擦力、压力、潮湿环境、感觉功能障碍、营养不良进入回归方程。脑卒中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潮湿环境、压力、摩擦力、剪切力、营养不良、感觉功能障碍。(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GQOLI总分均显著性提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6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感到非常满意的40例,占66.7%,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的18例,占30%,对护理工作感到较满意的2例,占3.3%,对护理工作感到不满意的0例;而对照组6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感到非常满意的29例,占48.3%,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的22例,占36.7%,对护理工作感到较满意的9例,占15.0%,对护理工作感到不满意的0例,干预组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超过了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783,P=0.02)。(5)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分期及分布部位:120名患者共发生了压力性损伤81处,其中压力性损伤1期48处、压力性损伤2期33处,其中骶尾部34处,足跟13处,髋部14处,外踝8处,肘部3处,肩胛部5处,膝部2处,脊柱2处。压力性损伤的好发部位为骶尾部,其次为髋部及足跟。结论剪切力、摩擦力、压力、潮湿环境、感觉功能障碍、营养不良均是脑卒中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压力性损伤早期防护的介入,能够降低脑卒中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