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总统竞选辩论影响选民最后的决定,在总统竞选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受到美国国内乃至全世界的关注。目前,国外有关美国总统竞选辩论的研究比较全面。国内对美国总统竞选辩论的相关研究主要从话语分析、系统功能语法、语用学和修辞学等方面展开。其中修辞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总统候选人在辩论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段和劝说技巧的研究,很少有研究采用修辞批评模式对总统候选人在辩论中的修辞语篇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以肯尼斯·伯克的修辞思想为理论基础,尝试构建一个DIG(Dramatistic Pentad,Identification and Guilt Redemption)修辞批评模式。借助DIG模式,对希拉里·克林顿和唐纳德·特朗普在2016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中的修辞语篇进行分析。首先找出修辞语篇中的戏剧五要素:行为(act)、场景(scene)、执行者(agent)、方法(agency)和目的(purpose),通过对五要素之间关系比(ratio)的分析,探讨各要素之间的运作方式,以揭示两位候选人话语背后的修辞动机。随后分析两位候选人在辩论中所使用的同一策略,以揭示他们为了实现修辞动机所采用的修辞策略。最后,通过对两位候选人救赎(redemption)策略的分析,探讨两位候选人摆脱罪恶感(sense of guilt)的方式,进而更好地理解希拉里·克林顿和唐纳德·特朗普的修辞策略和政治立场。研究结果表明,在总统竞选辩论中,两位候选人的动机是一样的,即说服观众他们本人才是总统的合适人选,应当被选为下一届美国总统。为了实现这个动机,希拉里·克林顿的话语中,戏剧要素的处理相对灵活,各关系比的地位根据不同的问题有所变化。而唐纳德·特朗普的话语中,往往把“场景”作为主导元素,“场景-X”关系比在他的许多话语中都是主要关系比。在辩论过程中,希拉里·克林顿和唐纳德·特朗普综合运用了“同情同一”、“对立同一”和“误同”三种同一策略来帮助他们有效实现各自的修辞动机。另外,在辩论中,希拉里·克林顿主要采用自罚(mortification)的策略来摆脱罪恶感,而唐纳德·特朗普主要采用替罪羊(scapegoating)的方法来进行救赎。本研究将肯尼斯·伯克的修辞理论运用到对美国总统竞选辩论的研究中,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其次,通过对2016年总统竞选辩论修辞语篇的详细分析,本研究揭示了美国总统候选人的修辞动机和修辞策略。最后,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这两位总统候选人修辞艺术的深入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