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试验,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以及害虫、天敌优势种群动态;利用功能团、营养层的分析,研究了棉田节肢动物物种及功能团群落的特征,并分析时空变化的动态;室内研究了棉田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捕食作用及捕食当量系统;研究了不同农药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获得以下结果:1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1.1群落物种构成及各种群数量动态田间系统调查共记录棉田害虫35种,捕食性天敌24种,中性节肢动物6种;按照各物种的功能和地位将所调查的62种节肢动物划分14个功能团,根据各功能团在节肢动物中功能特征划分为7个类群,同时根据棉田节肢动物的营养关系将其划分为基位物种、中位物种和顶位物种3个营养层。1.2群落主要优势种的空间格局及其动态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优势种主要为棉蚜、粉虱、棉叶螨、棉盲蝽;捕食性天敌优势种主要为四点亮腹蛛、龟纹瓢虫、T-纹豹蛛、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华姬猎蝽、小花蝽、青翅隐翅虫。棉田节肢动物害虫、捕食性天敌的空间格局均表现出个体间相互聚集特征,其聚集程度随时间状态发生变化,天敌的空间分布格局反映了不同天敌对生境条件的选择,与猎物的选择密切相关。在棉花不同部位的分布比例,四点亮腹蛛、T-纹豹蛛、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小花蝽、青翅隐翅虫为下部>中部>上部,粉虱、棉盲蝽为上部>中部>下部,华姬猎蝽为上部>下部>中部,棉蚜在6月20日前,上部>下部>中部,在6月30日之后,下部>上部>中部,棉叶螨在前期为下部大于上部,后期为上下波动不大,均大于中部,龟纹瓢虫在7月10日前为上部>中部>下部,7月20日之后,下部>上部>中部。1.3群落主要特征指数及其动态分析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内,节肢动物数量不断波动并形成两个峰,前一个峰小于后一个峰。群落总个体数在棉花苗期较少,在蕾花期和花铃期较多;在棉花生育中期高于前期和后期。群落均匀度在棉花生长发育前期较低,中期逐渐上升,后期又逐渐下降;集中度的变化趋势与均匀度相反。以物种为单位和以功能团为单位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9904。1.4群落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模糊聚类结果表明,棉田不同时间节肢动物群落可划分为3类,苗期至蕾期(5月11日至6月10日)、蕾花期(6月30日至7月20日)、花铃期(7月30日至8月29日)。总的看来,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在时间过程中较为稳定。2棉田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捕食当量系统2.1瓢虫对棉蚜的捕食功能室内测定了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黑襟毛瓢虫不同虫态对棉蚜的捕食功能,捕食量随着龄期增加而增大,其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同一虫态或同龄幼虫的捕食量异色瓢虫>龟纹瓢虫>黑襟毛瓢虫。2.2草蛉对棉蚜的捕食功能室内测定了中华草蛉和大草蛉3龄幼虫、成虫的捕食功能,同一虫态或同龄幼虫的捕食量为大草料大于中华草蛉,其反应功能均属于HollingⅡ型。2.3捕食蝽、隐翅虫、蜘蛛对棉蚜的捕食功能室内测定了捕食蝽、青翅隐翅虫及蜘蛛对棉蚜的捕食量,发现捕食蝽、隐翅虫及蜘蛛类天敌对棉蚜有很大的潜在捕食量,对棉蚜的种群数量有较大的自然控制作用。2.4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捕食当量系统根据棉蚜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捕食功能测定结果,计算了每种天敌不同发育阶段的校正当量系数,建立了棉蚜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捕食当量系统。3常用杀虫剂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3.1不同杀虫剂对棉田主要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的影响8种常用棉田杀虫剂对主要害虫和捕食性天敌均产生一定的影响,灭多威、乐斯本、啶胜、吡虫啉、金好年对棉蚜的控制作用迅速,效果显著,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次之,爱诺虫清效果最差,从杀虫剂杀伤天敌的方面看,辛硫磷、灭多威、高效氯氰菊酯、乐斯本对捕食性天敌的杀伤作用最大,吡虫啉、金好年和爱诺虫清对天敌的杀伤作用最较小。3.2不同杀虫剂对群落特征指数的影响施药后,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乐斯本对群落总个体数的影响最大;辛硫磷和乐斯本对群落丰富度影响的最大;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和乐斯本对群落均匀度影响最大,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乐斯本对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最大;各处理在施药后15天,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基本上恢复,使得棉田生态系统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