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黄萎病菌敏感型突变体的筛选与分析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lu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黄萎病是由黄萎病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世界各大棉区均有分布,我国的棉花黄萎病主要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大丽轮枝菌寄主广泛,且容易发生变异,致病力分化较明显,致病机理复杂,目前缺乏有效的防治药物,再加上抗源材料的匮乏,使得棉花黄萎病的防治变得愈加艰难。运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培育抗病棉品种将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一个可行途径。当用大丽轮枝菌侵染拟南芥幼苗时,幼苗植株会出现子叶萎黄,花青素积累,植株发育矮小等典型的黄萎病症状。棉花的基因组庞大,生长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发掘棉花抗性基因的进展缓慢。而模式植物拟南芥因为基因组小等优点在研究棉花抗黄萎病的机制上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本实验将T-DNA库的种子点于含琼脂浓度为0.6%的MS培养基上,春化3 d,培养12 d后,将生长良好的幼苗移入土中,成熟后单株收种子并编号。因为课题组筛选的是敏感型突变体,而表型好的敏感型突变体多会因为发病严重而死亡。这个方法的优点就在于即使表型好的突变体死亡,也可以根据事先的种子编号进行下步实验。将收到的种子按编号点在含琼脂浓度为0.6%的MS培养基上,材料室生长8 d后,将拟南芥幼苗摆在含琼脂浓度为1%的MS培养基上,在幼苗的根尖处滴1μL浓度为5×105个孢子/m L的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菌处理8-10 d,拟南芥幼苗开始出现黄萎病的症状,这些是对黄萎病菌敏感的突变体,将其移入土中观察其在土中的生长情况。本实验从突变体库中筛选到3株能稳定遗传的突变体:sr1、s63和s133,这为研究棉花的抗黄萎病机制提供了实验材料。正常培养基上生长8 d的突变体sr1在培养基上接种8-12 d后发病较野生型WT严重,植株叶片先是褪绿,接着萎黄后枯黄,接种20 d后,子叶干枯程度较WT严重,植株生长发育矮小。将接种9 d的幼苗移植到土壤生长22 d后发现,和野生型WT相比其在土壤中生长受限,植株发育矮小,说明突变体sr1对黄萎病菌敏感。突变体sr1在培养基上病原菌处理12 d后,从其叶片中分离的菌落形成数量是野生型的8倍,说明突变体sr1对黄萎病菌敏感的原因是由侵入其体内的菌落数量所致。实验还发现突变体萌发较野生型要慢,根长明显短于野生型,抽薹时间比WT晚,后期生殖阶段和WT的差异不显著。土壤中生长30 d后,二者地上部分的鲜重区别不大,同时统计了二者的根长,发现差异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缺铵处理一定程度上能恢复突变体sr1的根长。实验还发现突变体根短的原因是伸长区细胞长度变短所致。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sr1是单基因隐性突变,通过图位克隆的技术分析得知该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端。突变体s63在正常培养基上生长8 d,用黄萎病菌处理8 d后,子叶比野生型要先褪绿,接着萎黄;随着接种处理时间的增加其子叶开始干枯,植株叶片干枯的数量也开始增多;同时植株花青素积累程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剧。接种40 d左右,植株先于WT抽薹,生命周期缩短。土壤接种32 d后,s63叶片萎蔫枯黄程度比WT明显。培养基中接种18 d后野生型WT的相对花青素含量是s63的1.4倍。菌处理9 d后,子叶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是野生型的2.5倍,结果表明突变体对黄萎病菌敏感。从突变体s63在培养基上接种12 d的叶片中分离出的菌落数量约是WT的7倍,说明突变体s63对黄萎病菌敏感的原因是由侵入其体内的菌落数量所致。台盼蓝染色结果表明培养基上处理8 d的幼苗,其不管根尖还是子叶死细胞均多与野生型。这说明s63是对黄萎病菌敏感的突变体。突变体s133的表型与s63相似,培养基上黄萎病菌处理8 d后,子叶先于野生型褪绿萎黄,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子叶开始干枯;同时花青素积累程度逐渐加剧。接种45 d后植株叶片干枯程度较WT严重,抽薹开花时间早于野生型WT;20 d大的幼苗土壤中接种处理生长32 d后,植株叶片失水萎黄严重,比野生型敏感。培养基上接种18 d后野生型WT的相对花青素含量是s133的1.7倍。接种9 d后的子叶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是WT的1.5倍。结果说明s133对黄萎病菌敏感
其他文献
磷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磷不仅是植物体内核酸、核苷酸、ATP、磷脂、激酶、磷酸化酶等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广泛参与植物体内信
目的:杜兴肌肉萎缩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一种致死性的X染色体连锁遗传的神经肌肉失调症,目前临床未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反义寡核苷酸介导的外显子跳读疗
植物可以利用光得到最优发展。早前研究表明光可影响ACC和生长素调节下胚轴伸长,但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ACS(ACC synthase,ACC合酶)可将S-腺苷甲硫氨酸催化为乙烯合成前体ACC。
脂氧合酶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含非血红素铁的双加氧酶,通过氧化多不饱和脂肪酸生成氧脂素类物质。该物质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植物诸多生理过程。已有结果
摘要:为了适应《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本文强调了以教材为中心进行英语写作训练的重要性,并就课文缩写、仿写、改写等方法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旨在摸索出一条适合高中学生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英语写作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英语教材; 缩写; 仿写; 改写  一、课堂综合训练打基础  1.连词造句 教学中,我经常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课文中出现的动词,因为动词掌握得好坏,是学生
X器官-窦腺复合体(X organ-sinus gland system, XO-SG)是位于甲壳动物眼柄内视上神经节中的重要内分泌器官。它合成和分泌甲壳动物高血糖素(Crustacean hyperglycemic hormo
钾是植物主要无机营养元素之一,在调控细胞膜电位、调节细胞渗透势以及促进光合作用和蛋白质合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缺钾可导致棉花早衰,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尽管棉花缺钾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不少进展,但目前人们对棉花应答缺钾胁迫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有哪些蛋白调控棉花缺钾胁迫也不清楚。本实验以陆地棉中S9612为材料,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棉花应答缺钾胁迫的蛋白质组进行分析。根据缺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PSGMS)具有在长日高温下雄性不育,短日低温下可育的特点,是培育杂交稻的重要育种资源,也是研究植物雄性不育机理的良好试材。本研究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半薄切片技术,观察了58S在长日和短日条件下花粉和花药壁的发育过程,比较了相同遗传背景下育性受光周期调控而表现出的不同细胞学特征;同时还比较了农垦58S和农垦58N在长日条件下,不同遗传背景造成育性差异的细胞学特点。通过TUN
通过合理施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而且可以调节作物水分关系。在黄土高原地区,采用“以肥调水”,实行配方施肥或增施氮磷钾肥来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和产量,取得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