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非肿块型乳腺癌由于所处时期及生长方式的特殊性,缺乏典型的超声特征,临床检出率较低,误诊率较高。本文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分析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超声表现特点,分析误诊的相关因素,旨在提高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15年01月~2019年01月在我院就诊并手术的187例非肿块型乳腺癌(超声表现为在两个不同扫查切面上不具备空间占位效应)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超声表现分为片状低回声、导管扩张、微钙化和结构扭曲四种类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的非肿块型乳腺癌超声特征,查找超声误诊的相关因素。结果1.187例单侧单发的非肿块型乳腺癌超声表现中,片状低回声118例(63.0%),导管扩张28例(15.0%),微钙化16例(8.6%),结构扭曲型25例(13.4%)。2.病理组织学类型如下:①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86例(46.0%),②导管原位癌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27 例(14.4%,③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71 例(30.0%),④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3 例(1.6%)。3.不同超声表现的非肿块型乳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如下:28例导管扩张型病灶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只有两种,分别为导管原位癌和导管原位癌微浸润,其中导管原位癌所占比例为96.4%(27/28),明显大于其它3种病理类型(P<0.001)。118例片状低回声型病灶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57/118,48.3%),比例高于其余3种病理类型(P=0.001)。16例微钙化型病灶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导管原位癌(8/16,50.0%)、导管原位癌微浸润(4/16,25.0%)、浸润性导管癌(4/16,25.0%)(P=0.808)。25例结构扭曲病灶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导管原位癌(8/25,32.0%)、导管原位癌微浸润(6/25,24.0%)、浸润性导管癌(10/25,40.0%)、浸润性导管癌(1/25,4.0%)(P=0.249)。4.超声BI-RADS分类4类及以上者157例,诊断符合率为84.0%(157/187)。5.超声BI-RADS分类2~3类者30例,误诊率16.0%(30/187),其中超声提示为积乳囊肿4例,导管扩张7例,乳腺增生10例,乳腺囊性增生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乳腺炎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2例。结论1.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超声表现以片状低回声为主(118/187,63.0%),病理组织学类型主要为导管原位癌(86/187,46.0%)。2.BI-RADS分类标准使超声对于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定性更趋标准化,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希望未来将超声BI-RADS分类评估非肿块型乳腺癌建立公认的标准。3.边界模糊的片状低回声、导管扩张伴或不伴实性成分、腺体局部结构扭曲,密集分布的微钙化均可能是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超声表现,应引起超声医师足够重视,以提高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