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村官是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的村党支部或村民委员会担任助理等农村基层组织中的职务。当前我国正在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大学生到村任职的计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我国现在正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村干部成员的素质问题、老化问题、法制观念以及管理方法上的问题制约着新农村的建设;另一方面,随着大学的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我国广阔的农村地区却正需要大量年轻的人才去支援建设。大学生“村官”计划可以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建设的同时,在推进农村基层组织的完善、促进农村文化的传播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上做出贡献,同时又能为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开拓出一条新的出路。本文以解决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的问题以及保证大学生“村官”计划良性长效运行为目的,运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区域比较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从求职选聘到实际工作再到期满出路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最后分别针对这三方面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创新之处是一方面从建设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的角度出发,通过该计划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所起的作用、成效以及问题,探讨如何能让该计划健康、持续、双赢地发展下去;另一方面,通过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系统性地研究,重点对录用机制、干群关系、社会保障、出路探寻等方面提出新建议。希望能对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借鉴。大学生“村官”计划执行时间还较短,诸多问题还在实施中不断地涌现和逐步解决中。本文通过对该计划实施的背景和状况进行介绍,分析其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习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提出了岗前培训、政治教育、干群关系、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优惠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假设和建议,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从而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的实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农村基层组织是高校毕业生熟悉我国农村社会的第一课堂,也是党培养后备人才的最好阵地之一。经过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大学生“村官”计划必将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