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实习阶段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实习护生)社交焦虑、社交回避与苦恼、情绪智力及总体幸福感现状;分析实习护生社交焦虑相关影响因素及与社交回避与苦恼、情绪智力、总体幸福感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究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综合质量为目标的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团体辅导对实习护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9年4月~10月期间在泰州市某三甲医院实习护生235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交焦虑量表(IAS)、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情绪智力量表(EIS)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所得数据用SPSS 23.0分析、处理;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结果,在社交焦虑得分≥39分(高于国内大学生常模)的实习护生中,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选取实习护生60人,按照自愿入组,分为对照组31人和实验组29人。对照组给予包括实习生业务学习、出入科考核等在内的常规实习带教,实验组在常规带教基础之上参加8次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在团辅开始前、团辅结束时及团辅结束3个月后,分别通过问卷调查评估两组实习护生社交焦虑水平、情绪智力和总体幸福感等状况。所得数据用SPSS 23.0分析、处理,以此评估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干预实习护生社交焦虑的实际效果和远期效果。结果1.实习护生社交焦虑得分为(40.76±5.99)分,高于国内大学生常模;SAD总分为(11.09±3.28)分,其中社交回避因子得分(5.54±1.90)分,社交苦恼因子得分(5.55±1.79)分;情绪智力总均分为(3.43±0.27)分;总体幸福感为(101.37±7.70)分;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学历、不同月生活费水平实习护生社交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社交焦虑与SAD总分、社交回避因子和社交苦恼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606,0.519,0.556,P<0.01);情绪智力与社交焦虑呈负相关(r=-0.557,P<0.01);社交焦虑与总体幸福感呈负相关(r=-0.340,P<0.01);4.以社交焦虑为应变量,回归分析得出,实习护生月生活费水平、情绪智力总水平、SAD总分、总体幸福感、感知情绪、调控他人情绪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社交焦虑总变异的57.1%;同理得出实习护生社交焦虑、学历、从事护理专业意愿可解释总体幸福感总变异的15.2%;5.团辅干预完成时及3个月后追踪研究发现,较之干预前,实验组实习护生社交焦虑、SAD总分、社交回避因子和社交苦恼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情绪智力总分、自我情绪调控、调控他人情绪、情绪运用和总体幸福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干预完成时、干预后3个月社交焦虑、SAD总分、社交回避因子和社交苦恼因子得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情绪智力总分、自我情绪调控、调控他人情绪、情绪运用和总体幸福感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则差异不显著(P>0.05);对两组实习护生三个时间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出,不同组别实习护生社交焦虑、SAD总分、社交回避因子、社交苦恼因子、情绪智力及其四个维度、总体幸福感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1.实习护生社交焦虑、社交回避与苦恼均处于较高水平。实习护生情绪智力、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2.学历、月生活费水平是实习护生社交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情绪智力及其四个维度对社交焦虑均有负向预测作用,社交焦虑对实习护生总体幸福感有负向预测作用;3.以认知行为理论为指导的团体辅导能够显著缓解实习护生社交焦虑,维护实习护生身心健康,提高实习护生情绪智力水平和总体幸福感,有利于护生在实习期间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为临床护理教育者开展实习护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综合质量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