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早园竹以其出笋早、产量高、经济效益突出而成为浙江省竹产区主导的笋用竹种,种植面积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近年来,由于耕作模式的改变,早竹林地下害虫——金针虫大面积发生,部分地区爆发成灾,竹笋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经济损失日渐加重。由于市场对作物农药低毒性,低残留性的限制,在竹笋种植方面很多化学农药被禁用,加之竹林林分单一,金针虫危害已经越来越猖獗,从客观上要求尽快开发出无公害,可持久控制虫害的生物防治措施。本文以从早园竹林中的叩甲优势种筛胸梳爪叩甲Melanotus cribricollis (Faldermann)僵虫体内分离出来的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 anisopliae’s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学特性以及致病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形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寄生真菌进行了鉴定。挑取僵虫体内组织进行纯化培养,形态学观察表明:菌落为淡黄色菌丝上簇生有墨绿色孢子柱,产孢区域呈现同心圆环状排列,孢子呈现链状排列;单个分生孢子无色,柱形一端稍尖,一端钝圆,孢子大小与金龟子绿僵菌孢子相仿,因此初步判定为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分子生物学上将测得的序列结合从GenBank中查寻的绿僵菌属的部分ITS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判定其为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综合考虑,判定寄生真菌为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命名为WP08菌株。2.WP08菌株在PPDA培养基上产孢量以及扩张速度最大,14d产孢量达到2.1×105个孢子/mm2,其次为SMAY培养基,14d产孢量为1.5×105个孢子/mm2,PDA培养基14d产孢量为为0.9×105个孢子/mm2,SDA培养基最差,基本不产孢;以PPD培养基为底物,在25℃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24h萌发率为96.7%,产孢量和扩张速度最大,产孢量为9.0×108个,30℃菌落扩张速度相仿,但产孢量少,为1.8×108个;菌株对紫外线比较敏感,不同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均能使孢子萌发率显著降低,萌发率随着照射时间的增长而降低,照射5min后24h和48h萌发率分别为60.2%和76.2%,照射30min后24h和48h萌发率急剧下降到为0.0%和29.5%;热处理时间越长,萌发率越低,40℃水浴处理孢子30min后12h和24h萌发率为76.2%和62.5%,当处理时间为3h时,孢子的12h和24h萌发率分别下降到28%和37.8%;孢子在pH值为7.0时萌发率最高,12h和24h萌发率上升到73.7%和94.5%;过酸或者过碱均不利于萌发,当pH值为3时,孢子不萌发; 12h和24h萌发率上升到73.7%和94.5%;当pH值继续上升到10.0时,12h和24h孢子萌发率下降到7.3%和23.5%,表明中性环境更有利于孢子萌发。3.不同菌株的毒力测定表明,WP08菌株毒力高于中国农科院30104菌株,LRC112菌株无效果;25℃条件下,在104-107个孢子/g干土等7个孢子浓度梯度下,随着浓度的提高,校正死亡率随之上升,死亡率从20%上升到100%;在15℃、20℃、25℃、30℃等4个温度梯度下,金针虫的死亡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20℃,25℃,30℃条件下金针虫死亡率分别为为40%,93.3%和96.7%,当温度降低至15℃,实验结束仍无试虫死亡;在6%,12%,18%等3个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湿度的升高会提高金针虫的死亡率,6%的土壤湿度下没有试虫死亡;比较了毒饵法和拌毒土法的毒力差异,表明拌毒土法的效果好于毒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