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喉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全喉切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晚期喉癌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术式,术后能否发音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全喉切除患者的发音方法最常见的是食管音、气管食管造瘘术发音和气管食管造瘘安装发音管发音,这三种发音方式的振动源均为咽食管段,这三种发音方式中有20%-30%的患者术后难以发音。利用多排螺旋CT的方法对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咽食管段的局部影像学特点进行研究,为全喉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发音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是本研究的目的。方法本研究所选择的实验组病例为自1994年3月至2008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诊断为喉癌,并行全喉切除术患者,随机抽取20例病例作为实验组;自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进行颈部多排螺旋CT检查多平面重建(MPR)的其他疾病的患者,随机抽取40例病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进行食管入口形态观察;测量前鼻孔至食管入口距离;进行食管上段充气测压及食管充气发音试验,以及行多排螺旋CT检查多平面重建(MPR);对照组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多平面重建(MPR)。结果实验组食管入口形态多数为三角形(95%),少数为不规则形(5%)。食管上段测压显示:咽食管段压力是不一致的,食管入口下1.0cm与食管入口下2.0cm压力较低,食管入口下4.0cm高于食管入口下1.0cm与食管入口下2.0cm压力,食管入口下4cm咽食管段压力最高;充气发音试验显示食管入口下0.5~2.0cm可发音称发声阳性区,并可找到最佳发声部位,该部位位于食管下1.0cm。多排螺旋CT检查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咽食管段均位于第4~6颈椎前面,上接咽部,下接颈段食管,为一个闭合的软组织块,其上下为含气腔;实验组和对照组咽食管段长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男性和女性咽食管段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咽食管段长度与坐高有相关性(P<0.01),与年龄和体重无相关性(P>0.05)。结论全喉切除术患者食管入口形态多数为三角形;咽食管段为高压区,压力是不一致的,咽食管段下段的压力高于上段;充气发音试验显示,发音区及最佳发音位置在压力较小的咽食管段上段。通过多排螺旋CT可以对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咽食管段的局部影像学特点进行研究,为全喉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发音康复提供理论依据。